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墻近日因修建觀光電梯而被推上風口浪尖,引發公眾質疑。西安城墻景區管理委員會6日晚間表示,該游覽服務輔助設施于7月5日晚停工。同時,已將該設施輕質材料相關參數、可逆工藝細節做法,以及文物保護措施等綜合資料一并提請相關部門閱審,待一切確定之前,該設施不會動工。
現存西安城墻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正在修建電梯的南門名為永寧門,是參觀古城墻的主要風景區,也是當地舉辦仿古迎賓儀式迎接貴賓的重要場所。
西安城墻官方表示,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夕陽紅”團隊成為城墻景區重要游客群體。為進一步完善游覽輔助設施,提升整體服務功能,景區在月城空地一角,采用輕質、可逆的材料工藝,建設老年人、殘障人士登城輔助設施的輕質電梯。
據記載,明清時期,中國大小不一的城池有數千座,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地區的古城墻消失殆盡,“出得城門能幾步,船頭便有白鷗來”的美景難覓。
進入本世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和歷史保護意識的增強,古城墻漸趨受到各方重視,這一話題至今仍在發酵。
據了解,湖北荊州古城墻,遭遇垛墻坍塌,部分墻體開裂一米多寬的豁口,在修繕時還遇到資金短缺等難題;2004年10月,平遙古城墻南城門倒塌,塌方長度15米、高度10米。所幸沒有人員傷亡;2012年5月,在南京中華門甕城,一輛法拉利被吊車吊至中華門玩起了漂移,引發輿論界一片譴責聲。
6月6日,西安市文物局工作人員向中新社記者證實,西安城墻管委會曾向文物部門申報過修電梯的方案,當時只提供了設計草圖,相關資料并不完備。有關部門要求其補充資料后再進行申報。同時,西安市文物局將要求其立即停工,完備相應的報批手續。
陜西社科院副院長石英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認為,城墻保護應當從總體規劃、維修和周圍環境整治三方面著手,需要建立完善的法規休系、多元的資金籌措機制、靈活復合的管理模式,并對參與城墻保護的政府決策者、專業人士和公眾做出相應的要求。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顯示,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總量達到766722處,使中國大陸成為“家底”厚重的文物大國。但近年屢屢發生的文物毀損事件表明,中國的文物正面臨著不可忽視的“內憂外患”。
西安西漢帝陵保護管理中心主任孔正一表示,從“外患”來講,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的矛盾較為突出。比如,在進行基本建設時有法不依,破壞古遺址、古墓葬等文物古跡;在舊城改造和城市化建設中忽視文物保護,導致一些歷史文化名城喪失傳統風貌和特色。
他還透露,有的地方擅自改變文物管理體制,將國有文物的管理權和經營權轉移給企業,引發許多不良后果。
網友“南飛的大鴻雁”認為,文物保護的原則是保存歷史遺留原貌,而西安城墻修電梯違背了這一原則。網友“周子藝Abby”則表示,西安古城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消失的”。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中國政府為文物工作所定的“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方針,早已被《文物保護法》予以明確。在這個思路框架下,對中國完善文物保護法規,增強文物保護意識,加大文物保護投入,強化文物保護機構,提升文物保護能力等方面,都顯示了可期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