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國家給這一城市“頑疾”對癥下藥,受到社會普遍關注和熱切期待。
《意見》明確指出,城市地下管線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生命線”字字千鈞,用在此處并不為過。近年來,一些城市不時出現內澇、管線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凸顯了地下管線建設規模不足、設備老化、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例如,去年發生在青島市的“11·22”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別重大事故,直接原因就在于管道腐蝕減薄、管道破裂。隱患沒有得到及時排查的教訓相當慘痛:事故共造成62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7.5億元。
守護好城市“生命線”,關鍵是要全面加強建設和管理。一要建好。把地下管線工程的質量放在首位,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有備方能無患。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適當提高建設標準,改變“重地上、輕地下”的錯誤觀念。二要打通。中醫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有些地下管線之所以經常“隱隱作痛”,就在于有些部門之間互不通氣,建設、維護、搶險等機制沒有切實打通理順。政府部門要加強協調管理,制定并完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統籌安排管線工程建設。各相關部門也應通力合作,避免反復開挖施工,虛耗有限的公共財力。
對于遠離人們視線的地下管線而言,“沒有新聞就是最好的新聞”。如果相關方面切實負起責任,嚴格落實一系列要求,就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悲劇,讓“生命線”為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