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自行車,馳騁天地間。每天看著身邊的大人們騎著自行車自如地穿梭在城市之間,我總是由衷地向往。那時候,中國還是一個自行車大國,人們普遍以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但我知道一輛自行車并不便宜。后來,我終于有了一輛屬于自己的永久牌自行車,而當時的我并沒有意識到一輛自行車能帶我走多遠,也不知道經過這些年自行車能和我以及我所在的這所城市發生這么多的關系。
經過這些年,不斷地成長,也不斷地轉換身份,不變的是我對自行車運動的熱愛。在商業領域取得了一點點小成績之后,我開始反思人在社會中的作用,他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以及最終走向哪里。帶著這些思考和困惑,在2007年,辭去了公司職務的我騎自行車在法國環繞了一圈,大概用了30天,3000公里,當時我并不會講法語,但在那樣一個過程中,我并沒有遇到任何障礙,反而得到了很多當地人的幫助,就連露宿街頭都不用擔心任何安全問題。這個體驗對我來說是非常深刻而難忘的。我回國以后請教過一些老師,他們告訴我這是一個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構建的社會資本。
在這位老師的啟發下,在家人的支持下,我決心投身公益事業,并于2007年創辦了好人好事公益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好人好事TFC),希望結合我在商業領域的經驗,以社會組織的力量,以公益教育的方式,達到“成教育之美,升國民素質,厚社會資本”的目的,推動社會的發展。當我跟我在萬科的老板王石先生說“以后我將退出商業界,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教育事業”的時候,他非常支持我的決定,還說公益行業在很多發達國家已經是一個很重要的產業。這無疑給了我很大的鼓舞。
2010年,我們在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開展公益項目的時候,結識了一個長期受地中海貧血癥困擾的家庭。這個家庭中年齡不到10歲的孩子濤濤(化名)患了地中海貧血癥,每個月都要定期去醫院輸血。高額的醫療費用給這個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得知這個情況之后,我決定一個月內放棄開車,選擇騎自行車上下班,把省下來的油費和交通費捐給孩子做醫療費用。同時,在2011年,我還發起了“為愛而行”的微公益活動,和媒體界以及公益界的朋友一起從深圳騎車到河源市去看望這個家庭,在給予他們一些資金支持的同時,也呼吁社會關注這個孩子和家庭。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于是我便指導濤濤的父親黃繁銘借鑒香港慈善商店的做法,在當地開設慈善商店,把各地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義賣,所得收入用來支持整個和平縣受地中海貧血癥困擾的家庭。如今,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不僅慈善商店運營正常,而且在黃繁銘的帶領下,成立了當地第一個志愿者服務隊,這其中的骨干成員大多是地中海貧血癥家庭的家長,他們一方面在當地負責宣傳地中海貧血癥的預防知識,倡導婚前檢查,另一方面也定期舉行一些義工服務活動,包括清掃街道、教學《弟子規》、看望孤寡老人等。2012年末,黃繁銘還應邀前往北京,在第六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中分享他的案例。2013年初,他們成功申請到廣東省婦女聯合會和李嘉誠基金會5萬元的項目費用,在和平縣開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動。如今的黃繁銘,已經從一個被動接受幫助的父親成長成了一個能夠主動奉獻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好人。這是我將自行車運動愛好與公益結合的一個成功案例,它讓我發現了人身上的無限潛能,也更堅定了我的公益之路。
2013年4月,我和幾個朋友參加“鐵馬家庭”——臺灣一家很好的環島騎行俱樂部,花了10天左右的時間騎車環繞臺灣島。在這個過程中,“鐵馬家庭”優質的服務和它時刻滲入其中的教育實踐,給了我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短短10天左右的時間給我帶來的震撼和思考,并不亞于當年騎行法國的經歷。因為“鐵馬家庭”在指導我們70多人騎行的時候,處處都融入路權、環保、團隊、紀律、責任、“處處為他人著想”等等教育,他們也時刻把他們對臺灣的熱愛呈現在每一個細節上。舉個例子,當大家都騎累了在路邊休息的時候,他們就默默地在海邊撿垃圾。這場由“鐵馬家庭”主導的環島旅行,讓我看到了一輛自行車在提升人的綜合素質、培養人類的歸宿感和責任感、推動城市有序運行等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回到深圳后,我在一直思考能不能把“鐵馬家庭”一些好的理念和做法引入到內地來。正好這時好人好事TFC和大浪政府在運作一個叫“青年夢中心”的項目。
大浪位于深圳龍華新區,原先是一個新興工業區,在僅15平方公里的建成區里容納了50萬的外來青工在這里工作、居住、生活。他們大部分是來自祖國各地18—30歲的青年工作者,在為深圳城市建設和發展默默做出貢獻的同時,卻往往面臨著工作時間長、收入低、工作不穩定等問題。生活艱辛、家庭矛盾、子女教育、身份歧視等問題嚴重地困擾這些流動的建設者們,他們在辛勤付出的同時,也在積極地融入城市。他們有強烈需求,希望能在工作之余通過學習提升自己,從而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狀況。但現有的社會資源并沒有很好的覆蓋到這部分人群的需求,他們中只有絕少數一部分人可以享受到改革開放的紅利,而無法獲取能幫助他們提高發展能力的知識儲備和實踐技能。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青年夢中心”項目應運而生,那是一個富含活力的公共空間。它由香港大學建筑系教授朱濤老師團隊設計,朱濤老師的設計把整個封閉的空間完全打通,使它從原來酷似監獄的宿舍被劃分成緊密聯系的若干板塊:文體中心王艷霞的圖書館、青春家園、公益聯盟、大浪大學堂、公眾劇場、法律超市等。圖書館將承擔青工閱讀、學習、休閑、文化、獲取資訊等功能;青春家園將承擔計生服務、法律咨詢等政府服務性質的項目;公益聯盟將打造成大浪內外各公益組織聯合辦公的區域,起到資源共享、相互協作的作用;大浪大學堂區域將會有一系列惠及青工的公益課程、培訓和講座。公眾劇場將會有一系列青工自發組織的文化娛樂類節目上演……我們希望整個“青年夢中心”能讓更多的年輕人有機會站到一個地方向世界去宣講他的夢想……
而恰在此時,我得知大浪文體中心去年也和當地的自行車俱樂部一起舉辦過一場自行車比賽,但群眾的參與度并不是很高。大浪街道辦希望這次能舉辦一個更有時效性、更有廣泛意義的自行車活動,不只限于比賽形式。于是,我邀請了和我一起參與臺灣環島騎行的香港青年鐘卓宏,和大浪文體中心一起策劃了“自行車活力周”項目,希望通過一系列和自行車相關的活動,釋放大浪青工的活力,提升青工素質,展現“生態大浪、活力大浪、時尚大浪”的理念,讓更多的人關注大浪、深入大浪、熱愛大浪,同時推動城市的合理規劃,促進城市化進程的良性發展。
在自行車活力周中,我們一共開展了8個項目。“悅騎天下影像展”,在一些公共廣場播放與自行車運動視頻和紀錄片,提升大浪青工對自行車的興趣,擴展青工們的視野。“自行車樂聚大浪”,邀請各個自行車俱樂部一起,為大浪青工開展一系列教學課程、自行車的維護保養教程、花式自行車表演以及一些簡單、初級的自行車活動,旨在引起當地青工小伙伴們對自行車的興趣,普及自行車運動,讓所有會騎、不會騎自行車的人都能參與其中。“夜騎大浪”,組織大浪青工以夜騎的方式,從另一個側面了解大浪、深入大浪,增強他們對大浪的歸屬感。“悅騎天下分享會”,邀請數名有自行車旅行經驗的嘉賓來跟大家分享他們的自行車旅行經驗,希望能拓寬大浪青工們的視野,共同體驗、憧憬自行車創造的無限可能。在這場分享會上,我也以“一輛自行車能帶你走多遠”為題,分享了我的環法旅行、臺灣環島之行,以及自行車運動和我從事公益事業的關系,并啟發年輕人要帶著夢想前行。“青工帶你游大浪”,這場活動首先在大浪區內設置多個租借自行車的點,并由熟悉大浪和自行車運動的大浪青工帶領大浪之友,用自行車騎行的方式在大浪游覽,了解、體驗大浪的文化古跡、工商業發展、社會人文等等……“自行車環保文化展”,在一些公共廣場,開展與自行車環保主題相關的路演和宣傳,鼓勵大浪市民和青工愛護環境,并用拾礦泉水瓶換取紀念品的方式,達到凈化環境的效果。
“城市規劃論壇”,邀請包括歐盟、大浪政府、企業、城市化規劃專家、社會組織等在內的國內外官、商、學、民四方力量,開展論壇,共同關注大浪、了解大浪青工文化與城鎮化進程的關系,結合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各方的力量,為大浪城市化過程中呈現的問題提供指導。“‘時尚騎士’自行車大賽”在大浪服裝基地舉辦。和往屆大賽不同的是,我們將大賽分為專業組、普通組和團體組等組別,旨在讓普通的市民也能參與進來,甚至以家庭的形式參與其中,希望以此推動全民騎車的熱潮。
整個自行車活力周結束后,我們收獲到一系列的成果。
(一)輻射人群數量大:項目參與人員層面廣闊,外來人員、本地居民、義工總計達3100人,令當地居民能感受到自行車文化,開闊視野。
(二)項目內容多樣:不同形式的項目內容,由一個單純的文體項目,升級成各方人士都能參與,從中感受不同的自行車文化。
(三)官商民合作模式的試行:項目成功令大浪區內官商民達成合作,為大浪企業提供宣傳推廣機會,促進三方合作關系。
(四)志愿者的培訓與實踐:項目中多個項目需要由志愿者充當領隊、講解員角色,在培訓服務過程中,志愿者獲得了提升、學習的機會,也增加了對大浪的歸屬感。
(五)城市規劃的討論:項目中成功帶領各方人士參與城市化規劃論壇,官、商、民、學四方參與,都提出不同意見,引起了對于城市規劃的討論氣氛,并確定未來的建設需各方力量才能完善,以此邀請各團體機構共同參與大浪的建設,共建一個真正的城市。
最近,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公布了一組調查結果。數據顯示,2012年,歐洲至少23個國家自行車銷量超過了汽車銷量。這說明在發達國家,汽車已經不再是地位或金錢的象征,而環保的自行車出行將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這些變化無疑在提示我們:一場新的和能源危機、氣候變化、低碳生活、素質提升等關鍵詞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社會變革正在悄悄發生。
大浪、深圳乃至全國,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如何和社會變革、世界潮流緊密聯系在一起,完成一場關乎國運民生的裂變?一輛自行車到底能帶領一個人走向哪里,帶領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走向哪里?我們希望在大浪開展的自行車活力周能夠充分釋放大浪青工們的活力,并依靠社會組織的力量,借助這份凝聚正能量的活力,推動城市的文明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