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曾被寄予厚望的曹妃甸工業區,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困境,截至目前,曹妃甸成立之初所規劃的大港口、大鋼鐵、大化工、大電力四大支柱產業,并未如預期般繁榮起來。有報道甚至稱,如果曹妃甸能撐過這幾年的艱難期,也許還有重新崛起的可能;如果撐不過去,曹妃甸或末日已到。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在唐山曹妃甸開發區設立伊始就數次受邀前往。作為區域經濟專家,他曾就自己的研究和理論向曹妃甸提出不少建議;如今他再次就曹妃甸困境根源及轉型之道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隨著時間的推移,曹妃甸前期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巨額投入而形成的融資債務,正迎來償債高峰,曹妃甸資金鏈壓力日益嚴重。身處其中的企業的日子也并不好過。由于產業大環境等因素,曹妃甸產業聚集的明星——首鋼,已經連年巨虧,搬遷至曹妃甸后累計虧損超過百億。
自2006年起,肖金成曾先后數次到訪曹妃甸,對于曹妃甸早期的規劃設計較為了解。他認為,通過前幾年的大規模投資建設,如今的曹妃甸正面臨資金回籠的巨大壓力。從規劃之初,填海造田就是曹妃甸的主要工作之一。截至2010年,曹妃甸已填海造田170平方公里,而按照規劃,未來將達到300平方公里以上。“圍海的規模比較大,而這種圍海造陸確實投資很大,而且這種投資短期內很難收回來。”肖金成說,填海造田不同于傳統的搞房地產等方式,無法通過拍賣土地迅速回籠資金。
肖金成認為,像曹妃甸這樣的工業區,圍海造田的規模不宜太大,利用海岸線邊上的荒地做基礎設施建設反而可以較為快速的轉化為工業用地,且成本相對不高。即使土地價格偏低,一時難以回籠資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土地稅收等渠道實現財務平衡。
肖金成指出,中國的很多開發區都存在模式趨同、定位模糊的問題。一些地方只看到增長的潛力和市場需求,而不考慮成本,認為投入多少錢都不會出問題。但目前中國正處于發展和轉型的特殊時期,如果經濟能持續保持較快增長,那么相應的困難可以被克服,但未來具有不可預測性,產業規劃應充分考慮潛在的風險。
對于曹妃甸的轉型陣痛,肖金成建議,首先應該收縮,不能再繼續鋪攤子了。對于已經形成的建設用地,應加快基礎設施的完善,盡快吸引產業入駐。這樣才能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平衡,等到下一輪投資高峰時,困局會迎刃而解。他說:“但是目前,可能還得面臨一段時間的陣痛期、調整期,各方面壓力都會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