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僅影響生活質量,而且關乎城市未來。“開源更要節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實能緩解北京的干渴,但受上游水量等自然條件制約,完全依靠調水并不現實。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提醒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節水問題,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命之源
最近,一條“北京城區日用水量逼近百年極值,呼吁大家節約用水”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隨著氣溫不斷升高,北京城區自來水供水量持續增加,5月29日北京城區供水量達304萬立方米,創供水歷史新高。北京市自來水集團預測,今夏城區日供水量將達到310萬立方米至315萬立方米,接近318萬立方米的日供水能力極限。
北京“很渴”,一面是北京的供水安全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另一面是這個超大型城市的居民節水意識并不強。生活在北京,擰開水龍頭,隨時就有水,這讓市民產生一種錯覺:北京并不缺水。其實,北京是個資源型缺水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85毫米,人均水資源量不足20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水量的十分之一,世界人均水量的三十五分之一,遠低于國際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據統計,每年北京用水存在15億立方米的缺口。
只有感受過缺水的不便,才知道水的寶貴。在西北干旱缺水地區,人們對水的珍視讓人動容。地處寧夏南部山區的西海固地區以干旱貧窮而聞名,年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群眾飲水十分困難。當地人對水的珍惜,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除了必需的生活用水,如做飯、洗菜、喂牲口,人們不舍得浪費一滴水。
位于中部地區的山西同樣很“干渴”。近10年來,山西年平均降水量僅為473毫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381立方米,為同期全國人均值的17%。來北京上學前,筆者關于生活用水的記憶是“隨時會停水”。不少太原市民家里,都有大小不一的水桶、水盆,用來儲存水。否則,一旦停水,吃飯都成問題。
到北京后,筆者發現這個特大城市,人們不必為停水擔心,在健身房、體育館、建筑工地等公共場所,“長流水”屢見不鮮。近期,北京雖然實行了“階梯水價”,但價格杠桿在節水上發揮的作用仍然有限。北京的居民用水價格這些年來一直有調整,而且最初通過價格調整會有一定作用,但最終用水量還是呈上漲趨勢。
水不僅影響生活質量,而且關乎城市未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多水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的多少直接決定著一個城市的承載力、直接決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提醒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節水問題。
目前,有些人存在認識誤區,認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京段地下輸水環路5月份已全線貫通,今年汛期通水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來的長江水將彌補北京供水缺口。另外,海水淡化工程建設等也能緩解北京的“干渴”,所以,節水并不緊迫。但“開源更要節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實能緩解北京的“干渴”,但受上游水量等自然條件制約,完全依靠調水并不現實。考慮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巨額成本,考慮到庫區百姓為南水北調付出的巨大奉獻和廣大干部的艱苦努力,我們更要有“飲水思源”的感恩意識,更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泓碧水!
調水更應節水,節水刻不容緩。在一些大城市,服務業和生活用水已成為用水的第一大戶。如果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能節水,如果每個孩子從小學會節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舉手之勞,就能產生長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