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市匯川區廣州路有一家小吃店,兩年來店主每天在店門口向市民提供免費茶水。這家小吃店,面積不過30平方米。小店臨街的臺階上,有一個不銹鋼水桶,桶上寫著“免費供應茶水”,旁邊還掛著一袋一次性塑料杯。附近市民說,來喝水的主要是附近學校的學生、過路人,環衛工人。侯女士的免費茶水攤,每天要消耗20至30斤水、1到2兩苦丁茶,60個塑料杯。店主說,只要有人需要,她就會繼續做下去。(5月22日《貴陽晚報》)
對于這個小店的“免費茶水攤”,很多人的解讀是“愛心之舉”。當然,這樣的解讀是正確的。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舉動除了愛心之外,其實更有現實的真實: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
這樣的“免費茶水攤”當然是可以方便別人的,實際上也更成就著自己。雖然這是一個小店,沒有多大收入,可是舉手之勞也花不了幾個錢。學生們、過路人、環衛工,在這里品嘗了茶水之香甜后,這樣的香甜就會在心間飄蕩,等到需要就餐的時候,他們是不是就會多些對這家小店的特殊感情呢?這樣說來,其實這樣的事情是雙贏的。
能有這樣覺悟的人卻越來越少了,很多人看問題不知道了辯證,而是眼睛死死盯著人民幣。買我的東西就提供方便,不買我的東西,對不起概不伺候。這是算錯了賬而已。現實生活中,算錯賬的人還大有人在:不在我店里買東西,就別把車子停在我家門口;不在我家店里購物,就別使用我家店里的衛生間。這樣一來,即使人家今后有需要也會敬而遠之的。
“免費茶水攤”,盡管也是有投入的,可是投入并不多大。小小的投入彰顯的是愛心,透露的更是精明,一舉雙贏的事情,還是多做點的好。一杯茶,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解決口渴問題的唯一辦法了,眼下商品豐富,很多人口渴了固然可以方便的購買各種花花綠綠的飲料。但是,有的時候一杯熱茶,也會是很多人的最愛。尤其是對于學生、環衛工、老人這樣的群體來說,他們不可能每天都用飲料來回應“口渴”,在這里能夠免費喝到茶水,心中自然就是溫暖的。
而有的時候,茶水其實還是飲料無法替代的。比如有人肚子不舒服,就需要喝一杯熱茶,有人需要吃藥也需要一杯白開水。這個時候,看到街邊的“免費茶水攤”,他們是不是心里早就甜蜜蜜了呢?
其實在我看來,公共服務既需要個人的愛心,也需要政府的擔當。我們不妨把這個“免費茶水攤”事件放大,讓街面上的商家、公共場所的管理者、沿街的單位都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是不是都能為公共服務承擔一個“免費茶水攤”的溫暖呢?沿街的商家可以在釋放溫暖的時候,溫暖別人也溫暖自己;公共場所也會因此受到百姓的贊譽;沿街的機關單位是不是也會因此提升了形象?
無事不登三寶殿,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不是特別的需要,民眾也不會去隨隨便便去“驚擾”“免費茶水攤”的,既不會有浪費,也不會多花錢,何樂而不為呢?
但愿,各地都能上演滿城皆是“免費茶水攤”的民生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