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鎮化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影響家庭幸福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城市與農村的家庭幸福感有何差異?
日前,國家衛計委和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在京舉辦“2014國際家庭日中國行動——聚焦城鎮化與中國家庭幸福”論壇,發布報告稱,當前城鎮家庭的幸福感水平總體略高于農村家庭。人口流動中,保證家庭完整至關重要。養老擔憂、社會信任、安全問題是城鄉家庭的共有困擾。
流動人口家庭分離問題亟待解決
“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調查顯示,無論城鄉,在回答“您認為影響家庭幸福的最重要的5個因素是什么”時,“夫妻和睦”“家人身體健康”“兒女懂事”“長輩通情達理”“生活有保障”以及“家人團聚的時間多”等,都是比例較高的選項。
報告認為,家庭關系成為影響家庭幸福的最突出因素,夫妻關系是重中之重,其次是代際關系。長輩不夠“通情達理”、子女不夠“懂事”成為代際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而“家人團聚”對家庭幸福的影響,已經超過“孩子有出息”“有房有車”等因素。
此次調查抽取的樣本覆蓋了東、中、西部10個省市。東、中部地區更看重“家人團聚”對家庭幸福的提升作用,中、西部地區家庭更傾向于“有房”。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表示,當下住房成為我國家庭的最大支出和最重要財產,經濟落后地區對于“有房”的訴求更為強烈。東、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口流動頻率均高于西部,造成更多“人在他鄉”的現象??旃澴嗌?、高壓力工作學習使“小家庭”往往到晚上才能共處一室,“大家庭”一年難得聚上一回,因此更珍惜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時光。
調查發現,城鎮家庭幸福感水平總體上高于農村家庭。近60%的城鎮家庭幸福感得分達到了自家的期望水平,農村家庭的這一比例是45%。城鎮家庭內部關系略好于農村家庭。
“家庭關系不夠和諧,會導致人們一方面更多地關注個人需求,忽視或不愿關注其他家庭成員;另一方面轉向朋友、同事等家庭外社會關系,尋求心理慰藉。”翟振武強調,以往對人口流動多是短期經濟利益的考量,缺少家庭幸福的視角,忽視了長期家庭分離對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和流動青壯年之間代際關系的損傷。今后城鎮化進程中,應著重為流動中的“團聚”提供制度保障,促進流動人口家庭化、市民化。
養老擔憂成為城鄉家庭共同困擾
調查結果顯示,在影響家庭幸福的生活保障和社會保障方面,城鎮家庭情況好于農村家庭。
收入水平和收入公平影響家庭幸福。城鎮家庭收入水平高于農村家庭。收入公平性對城鎮家庭幸福的影響更大。
房子數量與家庭幸福感成正比。城鎮家庭的住房情況好于農村家庭。農村家庭無房的比例高,城鎮家庭多套房的比例高。
健康是幸福的“本錢”,重大疾病在城鎮家庭的占比低于農村家庭。我國家庭中,家庭主要成員有殘疾、家族遺傳病或者重大疾病的占3.8%。農村家庭該比例為4.4%,稍高于城鎮家庭3%的水平。
養老保障水平普遍較低,養老擔憂成為城鄉家庭共同困擾。27.29%的農村家庭對養老保障不滿意,高出城鎮家庭2.49%。養老方式上,農村居民更愿與子女同住,打算機構養老的約有6.3%,期望與子女同住者為40.42%;城鎮居民這個數字分別為8.94%和31.46%。
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軍指出,家庭幸福大廈的構筑需要和諧家庭關系的基石,也離不開基本物質生活條件、身體健康和養老保障的磚瓦。這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時,應同時考慮提高收入水平和縮小收入差距,減少貧富差距對公眾幸福感的負面影響。加強對無房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和對大病救助力度。完善養老保障體制,擴大養老保障范圍和水平,強化養老服務體系支撐能力,關注促進老年人精神健康。
城鎮家庭安全感更低
調查顯示,當今社會普遍缺乏安全感。時而擔憂人身安全的家庭高達3/4,時而擔憂財產安全的家庭超過六成。父母對子女最關心的問題中,“健康”“安全”位居榜首,排在“學習成績”之前。
城鎮家庭的安全感明顯不如農村家庭。不同程度牽掛人身安全的城鎮家庭約占76.37%,農村家庭為70.37%;牽掛財產安全的城鎮家庭約占66.43%,農村家庭為60.19%。
農村家庭鄰里關系并未好于城鎮。數據顯示,農村家庭愿意在需要時幫助鄰居的約占79.08%,不及城鎮家庭的相應比例80.17%,而農村家庭存在鄰里矛盾的約占57.16%,超過城鎮家庭56.73%的比例。
公眾訴求表達渠道較少,農村家庭更缺乏渠道。農村家庭缺少表達渠道的比例為48.54%,城鎮家庭為41.62%。
翟振武認為,近年來,校車事故、食品安全隱患等安全類問題頻發,成為父母最擔心子女健康及安全狀況的主要原因。安全問題和信任危機成為城鄉家庭的共同憂慮,亟須進行社區建設,不僅要打造安定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培育穩定的社會預期。此外,在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拓寬農村家庭訴求表達渠道是穩定農村、幸福農民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