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任山西省委書記不久的袁純清,開始重提“太原城市群和經濟圈”,意將太原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性大都市。
此前,太原經濟圈多次列入山西省和太原市的議事日程,但無實質性進展。
7月20日,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申維辰牽頭的《加快太原城市群和經濟圈發展研究》初稿形成,并對外征求意見。
“目前,初稿正在晉中、呂梁、忻州、太原等地征求意見,有望近日形成正式文本,由省委書記袁純清親自主持發布。”山西省政府官員透露。
從國家戰略層面分析,太原經濟圈與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和昌九工業走廊并列為“中部六極”。山西地處中部六省最北段,太原經濟圈是中部“六極”中較弱的一極。
山西若要在中部“諸侯經濟”中崛起,需打造中部地區發展的“北引擎”。這一“引擎”便是太原城市群和經濟圈。
袁純清親自推動
本報記者所掌握的《加快太原城市群和經濟圈發展研究》初稿顯示,太原城市群和經濟圈定位為:國家新能源建設服務中心、世界不銹鋼和鎂合金深加工基地、世界級煤機生產基地;華北和黃河中下游地區重要的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集散中心;全省經濟、文化、政治和科技創新中心。
到2015年,太原城市群總人口達到10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到 6000億元,占到全省的45%;財政總收入達到950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 10%;城鎮化率達到70%;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萬元GDP能耗下降25% 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減少3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4%以下。
初稿將太原、晉中、呂梁、忻州的24個市縣納入太原城市群和經濟圈中。這24個市縣包括:太原市10個縣(市、區);晉中市榆次、壽陽、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榆社;呂梁市交城、文水、 汾陽、孝義、嵐縣;忻州市靜樂。
“該區域規劃類似清朝時期太原府和汾州府,地處太原盆地范圍內,有廣泛的天然聯系;文化上,民俗風情非常相似;經濟上,產業互補性強,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各地快速發展,基本形成了‘一小時經濟圈’。”太原市委書記申維辰說。
初稿同時為太原城市群和經濟圈的建設路徑做出了布局。首先是舉全省之力加快太原發展、強化太原的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太原“八個功能區”建設,做大做強十大產業板塊,把太原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大都市。
其次,加快太榆一體化步伐,實現二者規劃、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一體化,使之成為太原經濟圈發展的“龍頭”和帶動太原城市群發展的核心圈層;
第三,以太原市區為核心,以汾河為主軸,加快構建“結構有序、 功能互補、整體優化、共建共享”的太原城市群體系;四是構建功能科學合理的特色經濟區,即:太榆新型裝備制造和現代物流經濟區、太鋼不銹鋼和新材料經濟區,并州新型煤化工經濟區和晉商國際文化生態旅游經濟區。
“大太原”的推進難題
太原經濟圈建設需要“大太原”作為支撐,“大太原”建設繞不過去的檻兒便是太原、晉中同城化。
“太榆同城化”、“太榆一體化”、“太原晉中同城化”等諸多概念出現在太原、晉中兩者之間。“‘同城化’與‘一體化’不同,‘同城化’意味著兩地協調發展,實現經濟一體化;而‘一體化’更強調行政區域一體化。”晉中市政府官員解釋。
本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太原方面更希望將晉中市榆次區納入太原行政區劃之列,用以拓展發展空間,實現太原和榆次一體發展。對于榆次這一風水寶地,太原方面“覬覦” 已久,在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的研究報告和文件中,多次提到打破行政區劃,將榆次并入太原。
太原市委書記申維辰也在不同場合表示:“推進太原城市群和經濟圈建設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頸性難題。需要從更高層次研究行政區劃改革大思路,盡快建立高層支持的領導機構,加快路網建設,確保太原城市群和經濟圈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
申維辰所指的行政區劃改革便是太原和晉中的行政區域調整,將榆次并入太原。
不過,一位晉中官員說,“這一思路在太原已根深蒂固,是太原方面一廂情愿,與晉中思路不一致”。
他透露,晉中始終堅持在不打破行政區劃的前提下,實現太原、榆次兩地同城規劃、一體建設、錯位發展,打造核心區整體優勢。
“同城化發展并不是兩城并為一城,而是體現在城市發展質量、規模、效益上。將榆次劃入晉中的提法是不科學、不妥當的。將調整行政區劃作為經濟圈建設的手段,不僅操作難度較大,而且會極大地挫傷合作一方的積極性。”晉中市政府官員說。
晉中不希望榆次從其轄區內剝離出去,另一原因是榆次區強大的經濟實力。根據記者了解,榆次經濟總量占晉中15%左右,且是晉中第三產業發展的示范基地,榆次第三產業的比例在60%~70%,是山西省產業轉型的典范。
行政區劃的糾葛成為太原與晉中難解的命題。山西省住建廳總規劃師李錦生認為加緊太原南部和晉中北部的規劃銜接,可以劃定兩地共建區,實施相同的產業政策,這是太原城市群發展中亟待推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