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課題組4 月28 日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拉美地區城市化率于2013年達到80%,城市化水平高于經濟發展水平。但研究顯示,拉美地區“三農”問題依舊突出,農業“二元化”、農村“邊緣化”、農民“貧困化”現象明顯。
黃皮書稱,拉美地區的城市化率在20 世紀60 年代初超過50%,1975年超過60%,1990 年超過70%,2013 年達到80%。其中,南美洲地區更是高達84%。在拉美地區,截至2012 年,城市化率超過80% 的高收入國家有兩個:烏拉圭和智利。城市化率低于80% 的高收入國家有4 個:巴巴多斯、圣基茨和尼維斯、安地瓜和巴布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調查顯示,在拉美地區一些城市化高度發達的國家,社緣和職緣兩大因素成為橫亙于進城勞動力身份轉化的“攔路虎”。大批居住于棚戶區、貧民窟的新移民無法融入多元的城市社區關系之中,只能繼續依靠血緣、幫會等傳統的庇護制度生存。與此同時,由于非正規和正規就業人員基本分住于非正規社區、正規社區,五花八門的工會、行業協會、非政府組織、政黨等通過職緣關系網延伸到不同的成員對象,形成各自的組織基礎,又在一定程度上為其提供利益庇護,導致其社會流動受到阻滯,原有身份特征得以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