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5月13日電(張文靜、張陽)今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727萬人,這一龐大的畢業人數令很多畢業生及其家長著實擔憂。在多年從事就業工作的指導老師看來,當下,要緩解就業難現狀,大學生要積極調整心態,轉變就業觀念,打破非體制內不就業的保守觀念。同時,學校、政府等也要積極采取措施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合力解決就業難題。
“觀念”PK“機會”--“就業難在哪里?”
楊真是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在今年畢業前,他選擇了一家房地產上市公司從事土建助理工作。
“和一門心思渴望進入體制內就業的同學相比,我更看重用人單位搭建的平臺,而不是給予的薪金報酬或福利待遇。”楊真說,求職前,他對自己進行了全面分析和定位,以此判斷自己更勝任哪種工作和崗位,“能同時適合自己性格和能力的工作就是我最心儀的工作。”
蘭州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大四學生寧玉嬌也非常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在二線城市尋找與管理相關的工作。“藝術設計對電腦技能要求很高,我在這方面較弱,但我很喜歡管理相關工作。我并不看重體制內就業,體制外的就業更有挑戰性和包容性,而且現在的公務員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好干。”
對于楊真、寧玉嬌等大學生求職經歷,蘭州理工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李竹梅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們能清楚地認知自我,職業規劃明晰,因此在很多人認為就業很難時,他們能突出重圍。”
然而,與楊真、寧玉嬌不同,甘肅一高校一名應屆畢業生說,“我是獨生女,父母希望我能找一份穩定離家近的工作。雖然有民企發了面試通知,但我心里不踏實,覺得民企不如國企有保障,所以暫時先不就業。”
有著16年學生就業工作經驗的李竹梅認為,就業機會比比皆是,就業舞臺“海闊天空”。但當面對大把的就業機會時,部分畢業生打了“退堂鼓”。
李竹梅透露,之前,一所高校舉辦的以民企為主體的校園雙選會提供了2000多個崗位,但最終僅有近百名學生簽約。“就業到底難在哪?歸根結底,難在心態的調整,觀念的轉變。很多就業機會輸給了‘寧缺毋濫的求職意愿’,輸給了‘體制內就業’,更輸給了“再難也不去民企’的就業觀。”
“現身說法”扭轉“有業不就”尷尬局面
在近日甘肅省召開的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座談會上,多位從事就業工作的負責人感慨:“就業觀念的滯后是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最大障礙。”一組數據可以呼應這份“感慨”:2013年甘肅民生實事就業項目和各類基層服務項目選拔考試約有15萬人報名,但錄取計劃為1.9萬人左右。
李竹梅坦言,就業觀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也很難靠說教去轉變,需要企業、老師和學生的“現身說法”。2001年起,蘭州理工大學校領導帶隊全國范圍內進行就業市場的開拓調研,旨在反饋于實際就業和教學工作上,扭轉部分畢業生不切實際的就業觀,“畢竟‘錢多活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的崗位極其有限,就算有,也要求很強的個人綜合能力。”李竹梅說。
很多大學生熱衷報考基層服務項目,將其視為進入“體制”的重要通道,鑒于此,蘭州理工大學組織帶領數十位就業工作干部在甘肅14個市州開展鄉鎮調研,并將已在基層就業學生的真實情況反饋給應屆畢業生。“有些學生在基層很適應,但有些工科專業確實無用武之地。學生在掌握信息后更理性,報考時不會盲目跟風,更不會產生非‘體制內’不就業的想法。”據介紹,去年該校共有695人報考了相關基層服務項目,但今年報考人數下降了一半多。
李竹梅說,“有些學生固執地認為中小企業不‘靠譜’,福利待遇差,但聽到往屆畢業生的真實經歷后,不會一味排斥非體制內就業。”十余年來,蘭州理工大學加快建設就業基地,每年由校領導帶隊、負責就業與教學、科研、校友工作的老師赴全國各地建立不同行業的就業基地,已建立近500個就業基地。
“一方面,就業基地能以‘訂單’方式吸納畢業生。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邀請基地負責人、校友等為畢業生傳經送寶,介紹企業改制后的巨大變化,經濟形勢對行業影響以及用人理念等。這樣畢業生在就業時更有針對性和目標性。”李竹梅說。
甘肅省教育廳介紹,初步估算,今年甘肅省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預計約13萬人,加上往屆未就業和省外院校回甘畢業生,將有19萬左右高校畢業生需就業,就業形勢較嚴峻。因此,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迫在眉睫。
助力大學生“有業可就”仍需多方合作
李竹梅等從事就業工作的負責人呼吁,對大學生來說,轉變就業觀念并非強迫學生無條件地“有業即就”,而是倡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明晰職業定位,“比如結合職業能力、興趣等將職業定位分高、中、低三種。如果學生能力和最高的求職目標不能匹配,那先退而求其次,選中間的,如果中間的實現不了,那可能還得再降一層,通過逐步的積累最終達到高目標職業發展。盡早進入目標行業是關鍵。”
除了大學生本人要轉變就業觀外,學生家長也要“與時俱進”,打破“非國企、非事業單位”不就業的“傳統”。“我們希望每位大學生能通過盡早就業實現人生價值,讓自己安心、家長開心、學校放心。接受高等教育是為了提升職業發展的資本,而不是束縛職業發展。”李竹梅說。
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嘉毅表示,近年來,民營企業的發展速度很快,政府也給吸納一定數量畢業生的民營企業給予優惠政策。一項數據顯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在吸納就業比例上占了70%-80%,對經濟貢獻發揮了很大作用,是未來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方面。“鼓勵大學生到民營企業就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就業工作處處長張琳說,“職校專業的應用性強,很多學生進了民企。實踐證明,學生在民企發展很好。有些表現優異的學生,還能短時間獲得晉升。”
李竹梅、張琳等表示,在呼吁學校、家長等“給力”轉變大學生就業觀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大學生不愿去體制外就業的原因并提供解決之道。“很多基層中小企業對大學生求賢若渴,但學生不愿去,主要原因在于擔憂待遇保障差,這種心情我們完全可以理解。”
李竹梅等就業工作負責人建議,在鼓勵大學生在基層就業和民企就業時,政府應更好地進行引導,給予吸納了一定數量大學生的中小企業優惠政策,比如減少稅收或經費支持,在幫助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的同時,也能為大學生爭取良好發展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