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 ,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人。相比2013年699萬畢業生增長2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被冠以“更難就業季”稱號,而今年90后開始成為求職的絕對主力。他們的求職是不是應該更為急迫呢?記者幾番調查下來發現,設想與現實大不同。90后被指:面試爽約、OFFER跳票、辭職像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5月8日北京青年報)
面對用人單位吐槽90后的就業“三宗罪”,就業市場也要聽聽大學生的理由:因為面臨“更難就業季”,他們需要廣撒網,職位申請太多,答應的面試也太多,那么面試時間撞車是難免的,接到面試電話,問一下是哪家單位或者請求更改時間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一旦發現工作條件不理想,就絕然放棄,正是其鮮明的時代個性。
相對于70后、80后找工作求穩、求高薪,對于90后而言,好工作的標準已從“追求物質成功”,逐步轉向“工作是否幸福、生活是否快樂、能否相互尊重”等。社會的發展,家庭條件的富裕,讓90后畢業生不必為五斗米折腰,而對自我價值的追求,使其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個人喜好,這其實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擯棄純物質化觀念,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讓平凡的工作變得不枯燥和有成就感是具有社會意義的,如果我們大多數人需要工作二三十年,努力讓工作變成一件值得享受的事情不是更好嗎?
或許90后作為職場菜鳥還有許多不足,或許90后挑三揀四、不緊不慢太出乎招聘單位的預料,甚至其中不乏嬌生慣養、自以為是、好逸惡勞、啃老之人,但是我們要看到每逢招聘會大學生們蜂擁而至的場景,和在各個單位奔走的背影,他們絕大多數人其實也在為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未來打拼,只是他們的方式跳脫了我們固有的就業定式。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悲喜,也各有各的磨礪。曾經的80后被稱為垮掉的一代,90后現在也被稱為頹廢的一代,而就在我們對著90后頻頻搖頭的時候,殊不知90后也在對著乖張的00后瞪大了眼睛?
年輕人自有年輕人的特點和優勢,相對應的也有其試錯成本。要想讓90后盡快成熟起來,需要拋棄各種有形無形的偏見:用人單位和社會要密切關注90后自由、獨立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改變傳統、僵化、居高臨下的集體管理模式,強化個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為其提供專業引導和廣闊的就業舞臺;而90后本身也要主動學習,積極進取,善于吸取前輩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準確定位自己的工作目標及人生目標;父母、家長也要糾正老母雞式的教育方式,早日放手,讓其經歷風雨始見彩虹。如果說,90后的個性張揚、稚嫩率性的就業表現在當下看來還像一朵奇葩的話,那我們不妨多一點時間和耐心,靜靜地凝聽90后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