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綻放現代活力,融合到市民百姓生活和精神文化活動中來,能常態長久傳承延續申城文脈?上周剛落幕的第3屆上海民俗文化節把舉辦舞龍舞獅、城隍出巡、風情行街、非遺展示、花船巡游等傳統民俗樣式,伴隨生活藝術品設計展、微彩繪公共藝術展、魔都藝術創意市集等都市民俗活動共同展示出來,吸引近百萬人次游客加入到這場“傳統民俗”與“都市民俗”交融的大眾節日中來,堪稱是一個都市民俗文化傳承的大膽探索,由此交出一份堪稱融合與創新的完美答卷。
對比以往2屆民俗文化節濃郁的“廟會”特色,今年民俗文化節影響力持續擴張,內涵、規模、功能不斷提升,特別是穿插其中的‘魔都藝術季’,把當下時尚藝術和流行文化樣式融入傳統民俗當中,讓民俗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和延續,呈現一種既貼近市民生活,吸引市民參與的革新味道,又不同以往的活動樣式,讓人生出許多贊嘆和感慨。
國際大都市民俗文化活動如何綻放現代活力且常態常在,考量申城文化傳承的智慧和創新。如何把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民俗樣式,諸如元宵節賞燈、端午節劃龍舟包粽子、七夕節男女歌會、中秋節祭月對詩、新年祭拜的做法,以及流傳民間的故事會、猜燈謎、各式手工藝、家庭烹飪、踏青游戲、登高賞月、婚喪嫁娶等,與當代青年人欣賞喜愛的活動樣式結合起來,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用方便進入千家萬戶市民中的方法,把兩者融合起來,這種融合和貼近,肯定會得到有效傳承的效果。
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具有濃厚的民俗文化底蘊和資源優勢,民俗文化活動和樣式豐富多彩,而且在上海17個區縣、6500多平方公里的春申大地,各具特色且種類繁多。舉辦民俗文化節慶活動,無疑是民俗文化傳承最常規、最便捷的方式之一。通過節慶活動的展示、展銷、演出、行街、“非遺”項目傳承人的現身說法、以及品嘗小吃等,在熱鬧和參與的氛圍中,可以收到轟轟烈烈的傳承效果,集大成的展示上海民俗文化的各種樣式,以廣博眾,凸顯民俗文化的深刻內涵,激發市民對民俗文化的關切了解之情。
在廣大中小學開辦民俗文化課程、講解民俗文化經典樣式,學習一至兩門民俗文化的種類;同時在社區組織居民,利用退休市民和發揮“非遺”項目傳承人的作用,經常性開展4大民俗節慶為主要傳承方式的民俗文化活動排練和競賽。
突破節慶常規形式,把民俗文化的樣式,融匯到市民生活、市場、產品和商貿活動中去。同時結合市民喜愛的文藝演出、文化創意、大眾傳媒工具,以及生活習慣、生活用具和生活方式的普及使用之中,讓民俗文化的樣式和內涵,牢牢鑲嵌在當下市民生活日常的、鮮活的、本真的做法中來,能夠經常的學、普遍的運用。或者把傳承和引進結合起來,就像今年民俗文化節那樣,把“魔都藝術季”作為民俗文化節的新內容,突破民俗文化節廟會市集的常規展覽形式,從靜態轉變到動態,讓“傳統民俗文化”與“都市民俗文化”在城市中相互交融。這種創新做法,能吸引年輕市民參與,加深對民俗文化印象,增加民俗文化傳播力,恰好是民俗文化長久傳承和常態傳承的追求方式。推動上海的民俗文化傳承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程中,綻放時代活力,彰顯嶄新的魅力,為構建城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城市提供新的載體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