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世界讀書日”前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給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全體員工回信,肯定創建24小時不打烊書店這一創意,指出這是對“全民閱讀”活動的生動踐行,希望三聯韜奮書店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讓不眠燈光引領手不釋卷蔚然成風。(4月23日《中國廣播網》)
閱讀使人增見識長學問,拓展思路,改變思維習慣,促進個人進步,凈化心靈、修身養性。閱讀的好處,大到政府治理,小到個體存在,無所不在。通過閱讀,不僅能引領公民個人滋養心性、提升素質,而且有利于黨和政府推進執政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可喜的是,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從政府層面吹響了“全民閱讀”的集積號,勢將推動形成鼓勵、引導全面閱讀的氛圍,讓閱讀走進全民的生活。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流傳至今的名言,道出了這位世界文學巨匠對于閱讀真諦的理解。可是,當現代社會中技術革新帶來的改變實實在在地浸潤到中國人日常生活,當“沒時間”、“工作忙”等成為借口,靜下心來讀書似乎變成一個“奢侈”的習慣。
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近日在京發布。調查顯示,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比上年增長0.38本,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首次超過半數,人均閱讀電子書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而韓國人的數量要達到11本,法國人為20本,日本人為40本。又據新華社資料,我國全國書店銷售的書籍中,80%是各種各樣的教材資料。這意味著,當今中國,我們離“全民閱讀”的差距還很大。
“倡導全民閱讀”并培育閱讀氣氛,需要多方舉措。只有多管齊下,形成文化合力,才能逐步改變民眾無暇讀書、不屑于讀書的尷尬局面,逐漸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為此,我們在建造并對外開放更多公共圖書館的同時,不妨多開辦一些24小時書店,讓“不打烊書店”成為都市的“風景線”、“文化地標”,成為城市“精神地標”,為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提供基本的基礎設施,讓公眾享有更多的閱讀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