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4月19日電 (程華)日前,湖北新一輪新型城鎮化的探索與研究工作啟動。16日,來自武漢大學、華中師大、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高校及單位的知名專家齊聚一堂,為湖北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出謀獻策。
本次會議是在國家新型城鎮化會議及《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出臺的背景下召開的。專家學者將全程參與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編制,并開展重大課題研究。結合宜都天峽模式、恩施綠色生態宜居小鎮建設,華中師大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武漢城市圈研究院院長曾菊新認為,湖北要從全省城鎮化發展的時空差異格局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編制符合全省實際情況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
目前,湖北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新型城鎮化的探索與行動,先后編制了“湖北省城鎮化與城鎮發展戰略規劃”,“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及一系列沿江發展規劃。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李紅提出,要發揮“鯰魚效應”、“雁陣效應”、“蝴蝶效應”等多重復合效應,全面激活與舞動整個湖北長江帶,以長江城鎮帶發展為軸心帶動湖北整體崛起。他建議重點從三個方面進行突破與推進:開展區域合作機制體制創新;促進中小城鎮的快速發展;調整分洪區城鎮發展政策。
武大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給建議:科學編制新型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從戰略高度謀劃特大城市武漢市的集聚和擴散,提升中小城市的吸引力,謀劃縣域村鎮體系,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就近城鎮化”和“異地城鎮化”;以“全面深化改革”和“試點示范”推進新型城鎮化。
城鎮化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土地問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共管理學院李江風說:要處理好土地供求關系問題,杜絕貪大求全,攤大餅的城市發展模式,走精明增長的道路;要處理好城市發展與產業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處理好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的關系,注重城鄉一體化發展;要處理好耕地保護問題。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趙曼對農村與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很有心得,她認為,城鎮化的發展面臨拐點,“如何以最有利于農民的方式推進城鎮化”這一問題也擺上桌面。她建議“三輪驅動”:即離土又離鄉的落戶進城,離土不離鄉的就地就近非農化,既不離土又不離鄉的走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之路。使不同類型的農民各得其所,由此,讓“進城”與“留鄉”兩相宜,使之成為農民的一種理性選擇。
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李兆華強調,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完善城鎮的基礎設施,城鄉統籌、城鄉一體,使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在借鑒發達國際的先進經驗時,他談到相對于沿海重污染省份和西部缺水省份,湖北的新型城鎮化具有較大的生態環境優勢,但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還是需要注意環境問題:讓城鎮居民喝干凈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在清潔的環境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