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民過上文明舒適便捷的好日子——《山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規劃綱要(2014-2020年)》解讀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新農村建設的迫切任務,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事項。《山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規劃綱要(2014-2020年)》業已出臺,本報特對《綱要》進行解讀,以期對工作有所推動。
通盤考慮力求做到“五個結合”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項綜合工程,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盤子密切相關。因此,《綱要》特別強調要堅持“五個結合”。
摘要:與鞏固兩輪 “五個全覆蓋”成果、辦好“五件實事”相結合
解讀:近年來,我省圍繞新農村建設,先后實施了“四化四改”、兩輪“五個全覆蓋”、城鄉清潔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一系列工程,2013年又實施了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 “五件實事”,使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農村整體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就是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好鞏固完善工作,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不另起爐灶,不亂鋪攤子,不盲目上項目。“五件實事”要辦成一件,新增一件,實事不斷,力度不減。建管并重,建立完善管護機制,讓建成項目持久發揮作用。解決好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薄弱滯后這個基本問題。
摘要:與工業化、城鎮化相結合
解讀:城鄉之間除了收入差距,更多的差距表現在居住條件、公共設施、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而且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農村也會隨之出現新的變化,比如一些城鎮和行政村會集聚更多人口,一些自然村、采煤沉陷和地質災害較重的村落會逐步消亡,所以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縮減哪些村、做大哪些村……都應該是工作推進中不能忽視的問題。
摘要:與實施“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相結合
解讀:越是貧困的農村,人居環境越差,工作難度也越大,而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恰是我省最大的省情。沒有經濟支撐,人居環境再好也不會持久;而犧牲人居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縱然再富裕也不會過得舒心。因此,必須解決好農民脫貧致富和宜居宜業同步推進這個難題。解決之道就是,要以產業富民興村為切入點,發展“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大力推進“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支持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民營資本、工商資本到貧困地區實施區域化、規模化的產業扶貧開發,向農村輸送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為農民創造更多不離鄉土的就業崗位,做到既宜居又宜業。
摘要:與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結合
解讀:要在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下謀篇布局,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特點,確立相應的重點目標和治理內容。我省作為煤炭資源大省,長期開采導致的采煤沉陷、地下水位下降、地質災害頻發、農村生態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一些地方農民居住安全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嚴重,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成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必須首先面對的重要問題。
摘要:與深化改革,加快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相結合
解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也是全省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轉型綜改框架下的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重在改革創新,積極探索符合省情特點的領導體制、市場機制、實現路徑、評價體系等,解決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持續動力。
從省情出發確立“四大工程”
為了扎實做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各項工作,省委、省政府結合各地農村實際,統籌兼顧,因地制宜,提出抓基礎、抓關鍵、抓重點、抓方向,認真抓好“四大工程”。其中,以完善提質工程為基礎,主攻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以農民安居工程為關鍵,主攻采煤沉陷治理、易地搬遷、危房改造;以環境整治工程為重點,主攻垃圾污水治理等;以宜居示范工程為方向,主攻美麗鄉村建設。
摘要:農村危房基本消滅,不適宜居住的山村基本完成搬遷
解讀:農民安居工程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關鍵。就此,我省將從采煤沉陷區和地質災害易發區治理、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連片特困區重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和生態水利移民等幾個方面發力,確保到2020年,全省農民群眾基本住上安全房。
未來幾年,我省將完成1352個村莊65.5萬人的避讓搬遷工作,基本解決采礦破壞村農民群眾安居問題;有效解除60萬農民群眾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問題,完成8萬人搬遷任務;到2017年完成56.21萬戶危房改造;后年,基本完成150人以下山莊窩鋪搬遷任務,2020年不適宜居住的山村基本完成搬遷。
摘要:農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農民普遍住安全房、喝干凈水、走平坦路,更多農戶用上清潔能源
解讀:省委、省政府強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與鞏固兩輪 “五個全覆蓋”成果、辦好“五件實事”相結合。在現有基礎上,我省進一步解決農民的交通、吃水、農村生態環境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等。從今年起,兩年內完成1000公里的縣鄉公路改造;到2020年,基本解決山老區、采煤采礦區農民飲水安全問題,全省1萬個村實現氣化目標;加快推進新農村電氣化縣鄉村建設,逐步實現城鄉各類用電同網同價;同時大力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和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建設,加快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摘要:城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差距逐步縮小,農民群眾過上文明、舒適、便捷的好日子
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的標準化建設。我省深入貫徹中央精神,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對此進行重點部署。根據《綱要》,未來幾年我省將加快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辦好村小學和教學點,方便就近上學。同時改擴建農村幼兒園1300所,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孩子就近入園。
為了進一步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未來幾年,我省還將探索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制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整合和管理服務一體化,逐步建立基礎養老金標準正常調整機制;探索農村社區管理新模式,加快健全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關愛服務體系。到2020年,全省建設8000個農村老人日間照料中心。
摘要:建成一批家園美、田園美、生態美、生活美的美麗宜居鄉村
解讀:為了在更高層次上引領全省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水平,我省提出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上,鼓勵支持有條件的村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進產業發展與環境承載相適宜,生活改善與生態保護相統一,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文明相融合,打造一批家園美、田園美、生態美、生活美的美麗鄉村。
美麗宜居示范村要求在基礎條件好、產業優勢強、文化特色濃、生態環境優的村莊開展創建,可以體現山西自然地理、特色文化、田園風光、生態環境等不同特點。同時抬高門檻: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必須達到無害化標準;主導產業的收入必須占到農民收入的70%以上;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必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必須領先全省,超過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