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拒絕淺層次、低質量的實施,拒絕無聊的炒作,歡迎有質量、有深度、有建設性的細化落實。
一個“政治副中心”的概念,引來眾聲喧嘩。26日答案揭曉,保定將承接一些首都的輔助性功能。這當然當不起“政治副中心”的名頭,但這一事件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人們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關切。
從河北省公布的有關意見看,不僅是保定,還有廊坊、石家莊、唐山,都被納入到了戰略之中。從更大范圍看,天津,更是這個戰略中的關鍵一端。如此,炒作某個城市、某個概念沒有意義,反倒應提防借此拉升房價、提前透支財富的用心。
不能不承認,北京、天津太胖了,周邊城市太瘦了,由此衍生的大城市病問題,亟須我們面對。教訓表明,城市攤大餅式的發展,并非恒久之計。著眼可持續,就迫切需要區域協同,形成城市群,使功能相輔相成,共同前進。這樣,無論是從經濟,還是從文化,從民生角度看,都是值得加速推進的。
然而,國家層面的戰略考量,體現在老百姓那里,卻更多的是用實際眼光去打量的。說白了,百姓首先就會思考,這會給我帶來什么影響?有利的是什么?不利的是什么?
從有關城市的新定位看,從保定的“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業等功能疏解的服務區”,到廊坊的“生態、智能、休閑、商務發展方向”,再到石家莊、唐山分別擬建成京津冀城市群的“南部副中心城市”和“東北部副中心城市”,這幾大城市的承載力與吸附力、經濟活力等都將明顯增強,這對當地百姓的生活無疑會帶來直接和間接的利好。
從北京情況看,卸載一些輔助性的功能,將更有利于北京輕裝上陣,更好地承擔自己作為首都的使命,同時使大城市病問題得到顯著緩解。從生活在北京的市民角度看,也許上班就不那么堵了,霧霾也許就會淡了,在北京的生活質量更高了,北京將變得更宜居了。這當然是人們樂見的好事。
事實上,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決非那種淺層次的轉移,而應是一次深層次的轉型升級進程。以困擾人們的“心肺之患”霧霾為例,即可通過這個戰略的深入實施,從規劃布局、產業結構等諸方面將污染從源頭上鏟除。同時,因著這一戰略的實施帶動基礎設施等的升級,乃至經濟的帶動作用,將使發展的質量更高、后勁更足。比如,居民生活燃煤問題,或可加速升級為天然氣等清潔能源。
在這個意義上,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拒絕淺層次、低質量的實施,拒絕無聊的炒作,歡迎有質量、有深度、有建設性的細化落實。如此,方能使這一戰略的實施過程變成造福民眾的過程,夯實發展后勁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