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記者分頭走訪廣州的機場、火車站、客運站發現,廁所衛生保潔不力是各樞紐的“通病”。
其實,公共場所的臟亂差問題,不只是廣州,也是全國城市的一大通病。2013年衛生部就曾專門針對公廁問題,提出“蒼蠅指數”:將公廁衛生標準分級,要求附屬式公廁臭味強度為1級,每平方米蒼蠅數小于等于1只;獨立式公廁臭味強度小于等于2級,每平方米蒼蠅數小于等于3只。
一時間,“蒼蠅指數”引起民眾熱議。在這波輿論聲浪中,且不論蒼蠅指數的操作性如何,公廁的衛生水平至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公廁問題,從小處說,扮演著民眾生活中的“救急”角色,從大處說,是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城市文明的一面重要鏡子。作為交通接駁地帶的公廁,更是如此。如廁環境,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外地游客對城市的最直接印象,故優化公廁,就是美化城市顏面。
在一些發達地區,公廁是城市管理者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新加坡規定所有廁所都須配備廁紙、洗手液、擦手紙、烘手機、隔板、廢棄紙巾收集箱。而日本更是精益求精,發明“音姬”(安裝在廁位內的發聲裝置),發出潺潺流水聲,避免如廁時發出的聲音外泄被人聽到。如此人性化的服務使國內公廁相形見絀。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公廁問題日益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視。杭州市提出將城市公廁打造成“全國第一品牌”的目標,制訂了公廁提升改造計劃;北京細化公廁標準,明確提出公園、超市內的公廁,不得比該場所關門還早;便池堵塞12小時內要搶修完畢等;而廣州開發導廁APP助民眾找廁所,計劃建造男女比例1.5:1的公廁以緩解女廁長龍問題。
在公廁問題上,“上前一小步”便是“文明一大步”,提升公廁滿意度,當務之急還在于細節提升。針對目前全國公廁的通病:廁所清潔不夠及時,少有清潔人員“駐場”;部分廁所分布不合理,指示不明晰;廁所數量不足等,只要管理者意識到位,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