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最近也遭遇嚴重霧霾天氣,法國政府決定,在巴黎及近郊22個市鎮自17日早晨5點半起,對汽車和摩托車(承載3人以上、電力、混合動力車和外國車牌以及救護、消防等專業車除外)實行單雙號限行,違規上路罰款22歐元。法國的霧霾及其應對政策很自然地引起中國人關注。
法國媒體對中國的霧霾做過大量報道,法國人和中國友人在言談中有時也會拿霧霾開玩笑。而今巴黎和北京卻成了“難兄難弟”,筆者的一些法國朋友有些尷尬。但對限行政策可能帶來的不便,絕大多數巴黎居民持理解和支持態度,抱怨和指責的并不多。在環境治理上,法國人更傾向于認為應該全民行動,而非只是政府的責任。
法國社會歷來強調“公眾參與”。法國政治及社會構架與中國不同,民眾對公共管理的參與度很高。任何一項政府公共管理政策的出臺,都有民眾的全程介入。這次巴黎治理霧霾的舉措也不例外。因此在正式的政策出臺之后,民眾的反感和排斥也不會太高,爭議不會太大。霧霾籠罩,所有人都要受到影響。對霧霾的強力治理,巴黎民眾有著較大的共識,能承受個人生活因此受到的一些影響。
霧霾是大規模工業化的產物,它不是中國的特產。倫敦、巴黎等歐洲大城市過去都曾遭遇過嚴重霧霾,從霧霾再次襲擊巴黎看,治理霧霾是一個長期的挑戰。歐洲的經驗是強力治理、重拳出擊。北京現在治霾的決心很大,但和巴黎相比,仍有可提升的空間。
特別是在“公眾參與”上,如果沒有市民的配合,治理霧霾將事倍功半。中國的輿論場上充滿了對霧霾的不滿,對政府工作的埋怨。但要讓大家調整一下生活方式,承受一些不便,很多人又不愿意。必須看到,光靠政府,不可能治得了霧霾。在這個問題上,政府和民眾必須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