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墻在南唐以來舊城基礎上,建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為世界第一大城垣。不遵循方形、矩形舊制,在鐘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蜿蜒盤亙達35.3公里。
明城墻為古代軍事防御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中國繼秦長城之后的又一歷史奇觀。現存為京城城墻,超過23公里,城門計有13座,水關2座。1988年確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青奧會前,南京市將全面啟動明城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矗立600多年,南京城墻依舊在用青灰的身軀,無言地訴說著往事。但今年,南京城墻的發展與保護,將迎來歷史上最大一次突破。
“剛剛過去的2013年,是一個里程碑。”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陳列部主任楊國慶躊躇滿志地說。他與這座宏偉的古建筑打了近半輩子“交道”,直到今年,才盼到城墻,由靜態的“文物”,轉變為可以傳承、利用的“文化遺產”。因為南京城墻的大規模維修,終于將接近尾聲,青奧會前也將全線開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京市政府大院與臺城段的城墻,過去是被圍墻封閉的,現在已經破開,可以沿著城內,從解放門走到太平門。”楊國慶說,“政府衙門”破墻開路,傳遞出一個信號。市民、游客很快就能與完整的城墻“零距離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