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王瑩 “大部門制度兩年前推行本意是在行政范圍內實行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約,但是搞到今天來看,形式上走了一步,實質上問題沒有解決。”昨日做客農行金鑰匙·南都公眾論壇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提出,中國未來五年到十年期間,應當進入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工業化主導向城市化主導的發展模式轉型中,重點解決當下公共產品短缺的主要矛盾。
公共產品短缺成主要矛盾
遲福林認為,中國正處在第二次改革和轉型期。從生存性階段進入發展型階段,社會矛盾也從過去私人產品短缺,進入到公共產品或者基本公共產品短缺的問題,遲福林認為,這將是未來幾十年,中國所需要面對的一個時代性的問題。
在遲福林看來,如果繼續按照前三十年的路子走下去,將越走越困難。只有建立在國內需求不斷擴大的基礎上,從投資主導到消費主導,經濟才能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在發展的重心上,遲福林提出,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應當從工業化主導向城市化主導的方向轉型和改革。因為要建立在消費主導基礎上的經濟發展,取決于城市化的進程,城市是消費的主要載體。而在當下的新階段,是繼續工業化主導,還是城市化主導,目前的觀點并不一致。
遲福林認為,中國的工業化目前已經進入到了中后期階段,對于中國的工業化來說,現在應當進入一個調整升級提高的階段,而城市化則是需要全面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他提出,未來五年,中國應當思考如何讓4億的農業人口轉移出來,讓農民工轉變為市民,在五年后成為歷史,僅此一條,對中國城市化貢獻率便至少會有8至10個百分點。
政府轉型具有復雜性
對于目前仍舊存在爭議的經濟增長是否應當繼續由政府主導,遲福林表示并不認同。他提出,以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目前弊大于利。比如地方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式,客觀上會造成片面追求G D P,以擴大投資規模為主要拉動經濟方式,這與未來消費主導和城市化主導的轉型目標,是有差別的。
遲福林他認為,政府轉型是牽動經濟發展的一個首要的問題。如果繼續堅持政府主導的方式,公共財政支出不可能把更多的財力和精力用在解決基本產品短缺這個問題上。他認為,過去三十年中,政府轉型始終轉不過來,中央和地方各自要干什么不明確,需要解決分工問題。“大部門制度兩年前推行本意是在行政范圍內實行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約,但是搞到今天來看,形式上走了一步,實質上問題沒有解決。”
遲福林認為,政府轉型更具深刻性和復雜性。本來應該作為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卻形成了自身利益,并且這種利益形成的普遍性在加大,“這就使得政府轉型具有復雜性和深刻性,會很難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