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而作為一個有著巨大自然稟賦差異的大國,中國特色新型城鎮道路是不同地域走出因地制宜以人為中心的多元城鎮化道路的總括。為進一步認識我國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實踐,厘清城鎮化要素,把握我國新型城鎮化道路的一般規律和特殊性,2013年11月調研組赴江西省贛州市就城鎮化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就其城鎮化道路的經驗進行了分析研討。贛州市通過抓好城鎮化系統中規劃布局、產業發展、交通路網、公共服務、生態保障和文化傳承等六大要素的建設,奠定了城鎮化健康、快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贛州實踐為其他同質地方的城鎮化道路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啟示。
科學規劃,確保城鎮化發展的科學空間結構
科學規劃,就是基于現實條件和未來發展目標的城鎮化道路的頂層設計,是確保城鎮化發展中“骨”“肉”協調,人城合一的綱領。離開了規劃布局,城鎮化便成為“無根浮萍”,擺脫不了“攤大餅”、無序發展的困境。贛州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正是因為積極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規劃體系,并引導規劃“落地”,才推動了市、縣(區)和城鎮的協調發展。到2012年年底,贛州市中心城區累計編制(修編)完成了近60項規劃,實現了近期建設范圍控規全覆蓋;18個縣(市)均已完成至202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2013年,又編制完成了具有城市總體規劃意義的《贛州都市區總體規劃(2012—2030)》。科學的規劃布局,徹底優化了贛州城鎮化發展的空間結構,形成了“一核兩廊三圈”和中心城區——縣城——示范鎮(中心鎮)三級城鎮體系的空間布局。這樣的空間布局,有利于發揮中心城區的增長極作用,將周邊緊密聯系的縣市和特色功能區納入中心城市的區轄范圍,實現快速交通聯接、生態屏障隔離、功能合理分工、組團聯動發展的格局。
暢通路網,確保城鎮化發展的資源配置效率
交通路網是城市的“外循環系統”,是城市人流、物流的“根系”,外聯內通城市才活力無窮。贛南因水上交通發達而興,曾經是南宋全國36大城市之一,又因陸路交通閉塞而衰。因此,贛州市對交通的重要作用體會至深,始終把交通建設擺在城鎮化發展的突出位置。優先發展對外交通,積極推進了以鐵路、航空、高速公路為主的城市對外交通體系建設。隨著打造成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贛州逐步消除了城鎮化發展中生產要素流通瓶頸制約,促進了城鎮化進程中的統一市場體系建設,提高了全區域對內對外的人財物配置效率。
產城融合,確保城鎮化發展的產業基礎
城鎮化建設的效率和效益關鍵看區域內的生產效率,而現代社會的生產效率關鍵是看產業發展的效率,但產業發展又必須依賴于良好的基礎設施,集約的市場和信息環境等。產業是城市發展基礎,城市是產業載體,兩者不可分割、互相影響。贛州市在加快城市擴容提質的同時,依托區位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產業平臺,實現了城市和產業共生、共利,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一方面,依托城市做強產業,提升城市的產業集聚效應和外溢效應,輻射帶動周邊城鄉區域均衡發展。另一方面,依托產業建城市,優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體系,完善工業園區的城市服務功能,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就業、住房、就醫、就學、社會保障和生活服務等現實問題;實施“陽光工程”“金藍領工程”“雨露計劃”等培訓項目,定向、訂單培訓大量熟練產業工人和專業技術人才,解決產業發展的人才保障問題。2012年全市培訓進城務工人員達30萬人次。
聚焦民生,確保城鎮化發展的人本性
城鎮化的目的是滿足人的生產和生活需要,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準備條件,因此城鎮化道路的關鍵是從始至終一直堅持人本性,以人為本,保障民生質量,如此才能實現發展的合法性和可持續性。贛州在城鎮化建設中打破了城鄉藩籬,以促進城鎮公共服務優質化、均等化為突破口,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整治街巷、發展公共交通體系,改善群眾出行條件;改造棚戶區,推進以廉租住房實物配租為主,公共租賃房等多種形式為補充的住房保障制度體系建設;改革社會保障體系,實現醫療保障由“制度覆蓋”向“人群覆蓋”轉變,社會保障制度由“單一突破”向“整體推進”轉變,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
生態優先,確保城鎮化發展的環境友好性
生態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保障生態安全基礎上的經濟社會發展是城鎮化的必然倫理選擇。贛州市在推動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牢牢把握自身生態優勢,推動生態城市建設,充分利用山水環繞的城市形態,依山就勢,顯山露水;大力建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完善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推動了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到2012年年底,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4%。
文化揚棄,確保城鎮化發展的靈魂
文化是社會發展的精神財富,是人類主體性和意識性的核心表征。城市建筑可以復制,但歷史文化無法復制。文化的傳承讓社會有了生命的連續和遞進,能讓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有歸屬感,也賦予不同地域以個性特色。贛州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挖掘“宋城”“客家”“紅色”等城市文化,傳承歷史文脈、延續城市記憶、保留城市特質,無論是商業街區的改造、街區的整治,還是新區城鎮的建設,都極好地協調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保護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融入現代文化的要素,激發百姓內心的文化火花,將物的文化升華到精神的文化,形成了和諧文明公正的社會風氣,把文化做成了社會發展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