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義鴻:今天,我們主要就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指標做進一步的討論,在思路上,經過很多次的討論,已經很清晰了,框架也很科學,但今天我們要對每一個指標一條條地討論,結合之前的試行版,以及上一次討論的意見,讓每一條指標都更加體現出城市化的“化”。首先,我們看城市化率這一條,要還是不要?
李津逵:城市化率是速度的表征,這個體系是城市化質量,速度和質量是兩方面,是不是就不要了?
張幼云: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指標要體現“化”的質量,否則很容易做成城市發(fā)展的質量,我覺得在目前中國這個特殊的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比如2012年城市化率是52%,那么一個市、一個省又是多少,所以,還是需要的。
李津逵:但是,速度指標有時候和質量恰恰是相反的,所以,把速度放進指標中,那么,是高好,還是低好?還有,行政區(qū)劃一調整,城市化率馬上就變化了,1999年到200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增長了百分之四點多,那是統(tǒng)計指標的變化,所以,這些都和質量沒關系。我覺得不要讓這個指標干擾我們。
張幼云:我們最近在做國際就業(yè)方面的指標體系,叫數據衡量指標體系。它的指標可能就是9個或10個,但并不是這個指標就能說明問題,必須要說明這些數字發(fā)生的背景。所以,城市化率這個指標可以不把它作為一個指標,但要作為一項來說明經濟社會發(fā)生的背景,說明這個質量是在怎樣的一個發(fā)展階段發(fā)生的,說明數字背后大的背景。
李兵弟:我覺得這個指標還是需要的,我們畢竟還要強調城市化發(fā)展的階段。或者我們可以這么說,城市化的水平說明城市能夠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李津逵:但是這個指標不參與權重中去。因為城市化質量應該是進城的這些人或者說被城市化“化”掉的這些人能夠享受到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那么,這涉及到哪些人?比如,進城農民工、失地農民。
李兵弟:我覺得失地農民會隨著城鎮(zhèn)戶口的推進逐步解決。
李津逵:但是很多失地農民沒有社保。
李兵弟:那就是沒享受。
李津逵:所以,享受的比例也是城市化質量。
李兵弟:對。對于失地農民,我們可以對每年新增失地農民作為一個指標,以此來控制失地農民的產生,對于老的失地農民應該采取政策逐步予以解決。
所以,每年新增失地農民這個指標可以起到威懾作用,如果幾年下來,這個指標都是零,那就說明國家減少征地范圍了,征地農民都已經安置了。這個指標可以放到和諧城市化的指標中,有利于社會的和諧。我覺得城市化率這個指標還是需要,能夠反映城鄉(xiāng)統(tǒng)籌一體化發(fā)展讓人們享有的公共服務的水平。
李津逵:這說明這個指標反映的不是一種能力,不是一個政績,而是一種責任。當把一個城市或地區(qū)的城市化率公布之后,就意味著向全世界承諾,對轄區(qū)中百分之多少的公民承擔著提供城市公共服務的責任,這等于在立軍令狀啊!
張幼云:國際上在做就業(yè)指標的時候,基本指標后面有一欄叫數據來源,就是說,這個數據是入戶調查,還是從統(tǒng)計局或者什么途徑得來的。如果數據找不到的,就注明有待開發(fā)。也就是說,我們也要專門有一欄標出數據來源,說明哪些數據是能夠找到的,哪些是有待開發(f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