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6日訊(記者 于小薇)2014年1月16日,“新型城鎮化與文化建設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部等相關領域負責人及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并結合各自研究及實踐提出意見與建議。
范周:新型城鎮化建設強調“以人為本”
范周,新型城鎮化與傳統的城鎮化建設、“攤大餅”的城鎮化的本質區別在于強調 “以人為本”,他表示,新型城鎮化不是把農民變成了居民,完成了城市的物理架構就完成了,而是要體現人在“產城一體化”當中,如何發揮城市的物理載體作用從而提升人的社會幸福指數。
提及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文化建設,范周認為,有些地區的文化產業完全可以在城鎮化早期的頂層設計當中鑲嵌其中,而不是在城鎮建成以后再做文化建設、文化產業的補課工作。現在世界文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趨向于以創意為核心的、與多領域融合的一種新的態勢。
劉玉珠:文化發展問題不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點綴
劉玉珠表示,我國的文化消費目前處于較低狀態,文化消費占消費總支出的7.3%。遠遠落后于處在同等經濟發展狀態的國家和地區。他認為,文化消費問題既是一個文化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反映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整體的國民素質,滿足不同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消費的消費需求。
劉玉珠強調,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求在新型城鎮化與文化建設進程中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避免出現急功近利的、浮躁的心情,不分當地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實際的一刀切的理想化進程。他強調,文化的發展問題,一定不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當中的幾處點綴。文化建設要發揮市場的機制,要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力量,但是政府的主導包括從規劃設計,一直到投入、投資,一直到方方面面,都不能失聲。
童懷:文化發展不必同步于經濟建設
《光明日報》經濟部主任童懷認為,總體來講文化應該與經濟社會相協調。但是從另外一點來說,文化的稟賦、文化的資源在各地并不完全跟經濟發展是同步的,或者是同樣厚度的。恰恰經濟發展很快的地方,可能文化的底蘊,文化的稟賦并不是很充分,而有一些地區,例如云南、湖南很多地方經濟發展并不是很快,但是文化產業、文化資源稟賦占的比例是比較高的,如何能夠把這些利用好,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值得思考的,也避免國家城鎮化過程當中的千篇一律。
童懷表示,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要培育人的現代文明。內涵式的發展就是要以為核心,充分發揮文化建設,包括文化產業的兩重功能,可以更多的在渠道途徑上來加強這方面的建設,應該更多培育市場,或者是社會的非盈利性組織來做好這些事情。
祁述裕:城鎮化進程易出現對文化的摧毀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部主任、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表示,整個人類社會城市化的進程中,對鄉村文化的摧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整個國家的城市包括鄉村魅力降低的問題,以及整個文化創造力降低的問題都是一以貫之的,西方在城鎮化過程當中可貴的地方是提出了很多新的發展理念,比如以文化經濟為導向的城市發展理念,以人才作為資本、以文化作為生產力的模式,提出了生態博物館、藝術園區等。這些理念的提出都是西方在城鎮化過程當中,為了保持文化的傳承,解決科技可能會帶來的問題提出來的,不一個孤立的問題。
他指出,未來在研究新型城鎮化和文化發展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要確立新的文化理念、要有新的生活方式、要培養新興的創意產業,此外還要總結經驗和規律。
賈旭東:頂層設計要結合群眾的首創精神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賈旭東指出,新型城鎮化建設要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結合起來。特別是在推動城鎮化的過程當中,在實踐當中產生了一些豐富的好的案例,把經驗上升為政策,上升為指導意見。此外,他還指出,新城城鎮化建設要把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城鎮以及新農村建設協調起來,將新型城鎮化的概念進一步細化。
談到新型城鎮化與文化發展,賈旭東表示,更多的要側重在文化發展怎樣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支撐,怎樣小城鎮賦予新的產業形態,世界大城市在轉型,在轉向創意城市,實際上是一種文化轉向,轉向文化城市,他強調,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就是產城一體化,有了產業,這個城市才可能持續發展,才有一種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