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4日電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副司長吳曉松今日表示,2000年以來,總體上看,北京市沙塵天氣有減少趨勢,但是每年仍有發生,尤其浮塵天氣問題尚未解決。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并適當擴大治理范圍十分必要的。
吳曉松今日就京津風沙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等問題接受中國政府網訪談。他表示,雖然京津風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工程區生態環境仍然十分脆弱,局部地區生態繼續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林草植被覆蓋度仍不高,土壤抗蝕能力差。一期工程建成的人工植被大多處于中幼齡期,且樹草種比較單一,穩定性較差,抗干旱、抗風蝕、抗病蟲害能力弱,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逆轉。另外,工程區生態防護體系還不是很完善,還有大面積農田、草原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因此,為了進一步改善京津地區的生態環境,提高治理成效,亟需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
吳曉松介紹說,從對重點風沙源區進行集中治理和國家財力承受能力的角度出發,一期工程的治理范圍只覆蓋了北路路徑的沙塵源區和加強區以及西北路和西路路徑的部分下游地區。經過十多年的治理,雖然使影響京津地區的揚沙天氣減少,但是沒有覆蓋到距離京津地區較遠的沙塵源區和加強區,對主要發源于遠源沙塵源區和加強區的浮塵天氣影響較小。2000年以來,總體上看,北京市沙塵天氣的發生有減少趨勢,但是沙塵天氣每年仍有發生,尤其浮塵天氣問題尚未解決。
他表示,二期工程建設范圍在一期的基礎上適當西擴,將西北路徑上的毛烏素沙地和庫布齊沙漠納入,大體覆蓋了北路和西北路路徑上可治理的主要沙塵源區和加強區,能控制京津地區主要的沙塵危害。新增區域內有中國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以及黃河河套平原的重點糧食產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的任務重、意義大。
他提到二期工程規劃的主要目標為,到2022年,一期工程建設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工程區內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基本治理,總體上遏制沙化土地擴展趨勢,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基本建成京津及華北北部地區的綠色生態屏障,京津地區沙塵天氣明顯減少,風沙危害進一步減輕;工程區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高,林草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全面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畜牧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重大進展;工程區農牧民收入穩定在全國農牧民平均水平以上,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