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鎖城已不再是新聞。
1月16日,京津冀等13省份再度出現大霧天氣。當天,中央氣象臺發布大霧黃色預警,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天津、山東北部、河南北部、陜西關中地區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度霾,局地重度霾。
近年來,霧霾為何如此頻仍?日前,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聯合人民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阿拉善SEE公益機構、自然之友、環友科技、自然大學共同發布的《藍天路線圖》大氣污染調研二期報告指出,一批大型火電、鋼鐵等高耗能企業污染物排放嚴重超標,呼吁各界推動落實在線監測數據的實時公開,以社會監督促進大規模減排。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經濟與管理系教授宋國君認為:目前,中國完全可以做到達標排放,并且完全具有承受能力,“只是我們的管理存在著巨大的空間”。
大批企業未做好準備
從2013年2月起,環保組織和企業家組織聯手推動污染源信息的實時公開。環保部于同年7月30日發布規章,要求各省建立平臺,實時發布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
實時發布有助于識別區域內的污染源頭。報告指出,通過對比在線數據,發現各個地區的工業污染源排放規模差距顯著。以2013年10月到12月山東、河北和北京三地部分主要企業為例,山東、河北8家企業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是北京8家主要企業的37倍和30倍,這些污染源應是減排的重點。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介紹說,根據對這些在線數據的初步分析,調研發現在華北地區,山東、河北等省的一批大型火電、鋼鐵企業嚴重超標排放,其中部分企業甚至在當地處于重度污染的一些時段,依然每個小時都在超標排放。“4000家左右重點排放企業,排放了中國差不多65%的工業廢氣。”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山東省已經提前對火電、鋼鐵等重點行業實施了更為嚴格的排放標準,而河北省也剛剛實施了更為嚴格的鋼鐵業排放標準。環保組織認為,江蘇、浙江、遼寧等重點省市排放標準,包括河北省的火電、水泥等排放標準,天津市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尚待提高。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高級項目經理顧蓓蓓表示,到火電業和鋼鐵業排放新國標實施已經不足一年時間,但大批企業似乎并未做好準備,半年后是否能夠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令人憂慮。
“找回藍天需要一個路線圖,它應該是沿著監測發布、預警應急、識別源頭,到最后的分步減排,以這樣的次序向前拓展。”馬軍告訴記者,這期報告實現了一個主要發現是監測發布和預警應急,監測發布從2013年1月1日起對中國74個城市6種主要污染物進行監測,到2014年1月2日已經有179個城市發布了這些數據,還有11個縣級市還沒有按要求發布。
措施將觸及既得利益
據馬軍介紹,根據各地公布的實時數據可以看到,一些實施了更加嚴格標準的地區,確實出現了大范圍的超標排放情況,像山東的火電、鋼鐵、水泥標準都已提高,河北的鋼鐵標準也提高了,在相關行業,他們都出現了大范圍超標的問題。
當然,“在其它省區也有超標問題的,像浙江、江蘇的數據,而且我們還進一步分析了其它陸續發布省區的數據,我們都看到了一些超標情況,但超標的比例遠遠要小。”馬軍表示,火電的標準半年以后將要大幅加嚴,鋼鐵也將大幅加嚴,但很多火電、鋼鐵企業排放雖然超過現行標準,但遠遠低于半年或者一年后就要實施的標準。因此,不能僅僅通過管理達到,而需要的是深度改造。
“那么什么時候應該深度改造?國家已經制定了標準并且已發布,給出了一個準備期,一年的準備期、兩年的準備期,還不采取行動,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馬軍坦言。
阿拉善SEE公益機構常務副秘書長王利民認為,大氣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各級政府的積極協同推行,同樣關鍵的一項工作是民間機構以及公眾的積極參與,而污染源信息的實時公開,正是民間行動和監督的重要保障。
對于減排路徑,宋國君提出:大氣污染防治應當先易后難、先成熟后復雜、先落實后計劃。宋國君認為,顆粒物最大的排放源是大工業源,例如,燃煤火電廠、水泥廠、鋼鐵廠等。而控制顆粒物排放技術是最成熟的,可是,根據有限的公開數據,穩定達標排放還有很大的差距。
而其中“管理確實存在非常大的問題”。在宋國君看來,超標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比重,多的應該也能達到70%—80%,低的也能達到40%—50%。所以說,達標排放的潛力是很大的。
環保組織認為,“國十條”和多地的減排措施,難免觸及巨大的既得利益,實施挑戰不容低估。關注大氣污染治理的各界人士,不能坐等藍天的重現。環保組織呼吁政府、法院、企業、媒體、環保組織和公民們各司其職,抓住污染源信息實時公開所提供的歷史性機遇,共同推動污染減排,盡快驅散城市上空的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