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尹力 杜燕) 北京面臨日益增長的人口壓力,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城市病”不斷凸顯。北京市政協會議自14日開幕以來,這一頑疾成為委員們的熱議話題。
在15日舉行的北京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記者會上,針對“城市病”問題,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談到,無論從人口規模、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還是交通發展指標上來看,北京的實際情況都超出了當初規劃的規模。正是這種規劃嚴重失靈,導致北京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矛盾、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垃圾污水治理難等“城市病”凸顯。
他說,在城市化進程和特大城市發展過程中,規劃失靈是個世界性難題,北京并不是個例,但“如此規劃嚴重失靈,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北京想要解決該問題,最大難點在于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矛盾。
連玉明分析稱,人口無序、過快增長,是“規劃嚴重失靈”的主因,因此北京需加快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城市功能外遷,將集中于中心城區的醫療機構、中央部委的科研機構、部分高校、央企總部等,向北京周邊的近郊區遷移。
他同時提到,對于首都復雜的人口管理體制,官方應該反思。目前有21個部門管理首都人口,涉及中央部委、軍隊、央企等多個部門,這種進京戶口多頭審批的局面存在已久。他建議,成立首都人口委員會,建立戶籍人口遷入協調機制,制定市屬各部門和中央、部隊進京戶口指標分配方案。
連玉明說,北京已在大力推進“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體化”,想要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但目前收效不大。他建議,北京應更自覺、更主動地推進區域協同發展,“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利益沖突,但要放下架子和周邊城市合作,以共同利益為考量”。
北京市政協委員、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吳玉華在分組討論中提到,“以業、以房、以證”是三種對人口進行調控的手段,建議政府加快對居住證制度的調研和研究,以緩解北京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
吳玉華強調,在現有政策條件下,北京居住證相關制度的實施,前提是要對社會資源進行全面、準確的測算,“看清楚北京能夠給生活在這里的人提供何種保障、保障到何種程度,這也關系到北京二元結構的社會差距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