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山東省城鎮化辦公室獲悉,全省目前共建成農村新型社區5190個,約有381萬戶、1254萬人入住農村新型社區。
從山東省城鎮化進程看,近年來形成了以本地城鎮化、縣域城鎮化、就近城鎮化為主的發展特色和模式。山東城鎮化辦公室副主任陳巖松認為,這與山東省省情密不可分:山東1370萬流動人口中,85%在本省內流動,50%以上在本縣內轉移;5078萬城鎮人口,53.5%分布在縣(市)、鎮。
與之同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還有一個動力機制在起作用。2006年開始在全國開展試點的“城鄉土地增減掛鉤”,山東是其中之一。通過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村莊中通過合村并居或者直接搬到鎮上集中居住,騰出土地復墾,指標拿到城里來用。應該說,這樣不僅保持了耕地面積平衡,又能充分集約利用農村建設用地,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列入增減掛鉤后,各地為調動農民和基層干部積極性,會從土地收益中拿出部分作為獎勵用于社區建設等。這幾年獎勵數額也是水漲船高,一些地方已經達到了每畝20萬元左右。2013年前三個季度山東增減掛土地收益已返還農村91.27億元,平均每畝復墾耕地農村所得收益達16.8萬元。這一數字和山東絕大部分地區的農村土地征遷價格比,已經遠遠超出。通過增減掛鉤,其實將部分土地級差增值返還給了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