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先行先試、轉型發展的強力推進中,靈石、襄垣、武鄉3縣在全國首設城鎮化建設基金,將私募基金這一現代金融工具與縣域經濟嫁接,為縣域城鎮化建設帶來了新機制和新動力——
在人們的印象中,私募總是隱藏在一家又一家高科技企業身后,等待上市鐘聲敲響,賺取幾倍、十幾倍的投資回報,神奇“資本點金術”為它們披上高貴神秘的面紗。
這一次,私募卻瞄上了欠發達的縣域經濟。2013年4月,靈石、襄垣、武鄉3縣啟動城鎮化建設基金試點。這項金融創新領全國之先,探索以有限的政府資金撬動數十倍社會資金,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服務“三農”。
2013年12月中旬,記者沿基金運作軌跡在3縣深入采訪,聽到最多和感觸最深的是城鎮化建設基金不僅為“錢從哪來”“投向哪里”找到了新機制,更在發展理念上打開了企業、政府的思想閘門。
錢緊又錢多的尷尬
○實體經濟短板在縣域,沒有縣域經濟的發展就沒有新型城鎮化
○縣域經濟短板在金融,不抓現代金融,光靠政府舉債寅吃卯糧,既不可持續,又風險巨大
○未來經濟重心下移,補齊短板,金融創新是關鍵,私募基金是可行的抓手
經歷過前幾年“全民PE”的熱潮,關注資本市場的人們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并不陌生。但一直以來,包括私募業內人士,大家普遍認為私募應該追逐高科技、成長性強的擬上市企業,很少有人把它與欠發達的縣域經濟聯系在一起。
尤其是山西,資本市場并不發達,為何要從私募這一高端金融工具切入,試點解決縣域經濟的發展問題?
設計、指導3縣城鎮化建設基金的山西證監局局長孫才仁說,這是基于未來經濟工作重心下移做出的選擇。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新型城鎮化將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龍頭。城鎮化的根本是要解決“三農”問題,而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切入點。因此城鎮化建設基金絕不是狹隘的房地產基金,而是為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發展縣域經濟、破題城鎮化,錢從哪里來?
煤炭資源豐富的襄垣縣是經濟強縣,眼下正在熱火朝天地上大項目,其目標是在新型工業化支撐下,建設長治市城鎮人口數量最多、縣城規模最大的“新襄垣”。不過,要實現縣域城鎮化,前提是重點工程項目如期建成并投產達效,農民進城后才能有工作、有收入,真正實現市民化。
縣長張志剛說,在發展要素中,資金是最核心的一項。現在縣里開工項目投資總額達1500億元,靠政府投資遠遠不夠,靠銀行信貸也越來越難,因為這么多年來,我們的抵押、擔保潛力幾乎用盡。
同是經濟強縣的靈石也不例外。2012年,該縣財政總收入36.7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3.8億元,但除去工資等剛性支出,能用于項目投資的只有幾億元。“2013年縣里上的項目有160多個,總投資達195億元。城鎮化建設還要有公共基礎設施投資,采煤沉陷區涉及村莊搬遷,靠財政資金搞城鎮化,力不從心。”縣長劉旋說。
富縣如此,窮縣就更緊張了。2013年武鄉縣基礎設施、城鎮化建設資金需求超過10億元,可用財力卻只有2、3億元。
反觀縣域的金融生態,情況不容樂觀。隨著當年部分銀行金融機構“洗腳進城”,縣域金融“失血”現象日趨突出。以靈石縣為例,2013年1月-11月,全縣存款余額180億元、貸款余額55億元,存貸比僅30%。而在全省,存貸比在30%以下的縣比比皆是。“錢緊又錢多”是普遍現象。
獨立智庫安邦咨詢最新研究報告與我省專家的觀點不謀而合。該報告認為,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之一在小城鎮和農村建設,恰在這個層面金融服務缺失嚴重,存在巨大資金缺口,這種情況在中西部更加突出,將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關鍵障礙。
怎么辦?由政府舉債嗎?寅吃卯糧,不僅不可持續,還蘊含巨大風險。必須打開一扇更通透的門,讓城鎮化建設融資更科學、更高效。
審時度勢,我省把金融創新提到了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經過相關部門的深入調研,私募基金是比較可行的抓手。其一,省內擁有雄厚的民間資金,這意味著有大量可轉化為資本的要素。私募恰好具有這樣的轉化機制,可提升縣域資本化和金融化水平,帶動社會各個層面的力量共同推進城鎮化。其二,私募基金具有杠桿屬性和一系列科學的機制,向實體經濟投入資本金后,可給縣域經濟增資、增信,以資本為紐帶引導資源和要素集聚,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土洋結合的混合私募
○屬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但募資、投資方式有所創新
○政府只是引導,基金完全市場化運作
○私募放低身段、回歸理性,找到與縣域經濟發展的契合點
采訪中,一些試點參與者感慨,在縣域搞金融創新,照本宣科行不通。現在初見成效,得益于從募資到投資土洋結合,接上了地氣。
城鎮化建設基金屬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又與傳統私募基金的募資、投資有所不同。
傳統私募基金,是通過非公開發行形式,向特定投資人募集資金,對非上市企業或上市公司進行非公開投資,獲得股權之后,通過企業上市、并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股權并獲利。
3縣城鎮化建設基金的性質是“混合型私募”。對資本市場頗有研究的孫才仁這樣解釋:“簡單說,是由財政出資引導,聚民間的資,辦城鎮化的事。”募資時,地方財政出資10%作種子資金,按合理杠桿倍率引導民資進入,財政資金起增加信用、給民資一定保障的作用。在投資對象上,不像傳統私募基金那樣以擬上市企業為主,而是瞄準縣域經濟,主動靠近中小企業、農業合作社。在投資方式上,不局限于股權投資,有更靈活、更貼近市場需求的投資方式,如協助政府收儲土地、向農村合作組織注入資本、閑置資金流動性投資等。
不過,在3縣發動組建基金之初,很多人持懷疑態度。
多數老板擔心賠本,一度猶猶豫豫不敢拿錢。一些業內人士則說,以前外地大私募機構來了都找不到多少好項目,現在到經濟更薄弱的縣域,該往哪里投呢?
這些擔心,隨著試點展開而漸漸消除。
一些民營企業家發現,財政資金引導的募資方式讓人放心。按照約定,一旦基金經營不達預期,財政資金作為劣后資金會用來分配,減少社會資金的損失。“政府出來站臺,我們投資基金有底氣了。”靈石存山實業運營總監葉希杰說。
靈石縣還創造了“資源換基金”的辦法,規定認購基金的煤炭企業可優先申請空白資源。另外,在同等條件下,認購基金的企業建設的轉型項目可優先使用基金。地下資源變為資本,再經基金對接項目,實現 “資源換項目”、資源資本化。
2013年4月中旬,3只城鎮化建設基金成功組建,不久獲得民資認購25億元基金的承諾。其中,靈石、襄垣基金規模各為10億元,武鄉基金規模為5億元。截至目前,3縣共到位資金7.91億元,其中,靈石4.5億元,武鄉9100萬元,襄垣2.5億元。按照私募行業規則,到位資金達到認購額的20%就算籌集成功,3只基金初戰告捷。
項目投資開始了,這將決定基金創新是否成功。
來自北京的私募基金管理專家牟勇,領導起3縣基金的管理團隊。為了挖掘好的投資項目,他經常一周之內在北京、太原、靈石、武鄉、襄垣之間來回奔波。
他告訴記者,基金運營管理非常規范,挖掘篩選項目有嚴格的程序要求,該堅守的一點都不含糊。決定投資項目前期,要對市場進行詳盡調研;對于擬投項目,由專業的項目組進行調查,形成盡職調查報告;之后,由政府代表、企業出資人、行業專家組成的風險監督委員會,進行項目預審核和風險評估;最后,項目上報投資決策委員會,投委會有5個委員,2個來自基金公司,2個來自投資合伙人,只有一位是政府代表。必須有4票贊成,項目方能過會,防止“拍腦袋”決策。
項目通過僅是開始。基金管理團隊雖然不參與所投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但會給企業帶來智力支持。如幫助規范財務管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等。
牟勇說,站在全行業角度看,山西的城鎮化建設基金是私募轉型、回歸理性的一次探索。
前幾年的PE熱造成了不小的行業泡沫,一批人投資擬上市企業一夜暴富,造成更多的人對私募投資期望值過高,恨不能投到又一個阿里巴巴和百度,產生行業性的浮躁。泡沫破裂后,國內私募行業進入低谷,募資難,投資更難。私募也面臨轉型問題。
他發現,只要適當降低過去不切實際的回報預期,縣域經濟也是一座金礦。
目前,除襄垣縣暫未投資外,其他兩個縣基金已對本地城鎮化、產業化和農業項目進行了投資。其中,靈石基金投資6個項目,總投資額達2.8億元;武鄉基金投資5個項目,募集的9100萬元資金全部用完。這些項目,有的屬于股權投資,有的是項目融資。
從現有投資項目來看,年預期回報率多數在10%以上,有些項目甚至超過了15%。尤其是過去不怎么看好的農業項目,現在看來機會很大。基金投資的武鄉大山禽業的產品出口到香港,靈石縣石膏山福苑養殖有限公司的產品占據了周邊市場;靈石美多園專業種植合作社有35棟大棚,種植的玫瑰、菊花供不應求,年凈利潤在210萬元以上。 “給它適當資本,給予專業的引導,誰說合作社不能成為未來的上市公司?”
隨著試點的推進,不少觀望者漸漸變成了關心者、參與者。據悉,靈石、武鄉兩縣基金第二期募資即將到位。
創新扇動的蝴蝶效應
○財政資金使用方式轉變,從“撒胡椒面”到集中起來辦大事
○3年事情1年辦成,基金為城鎮化“加杠桿”
○企業更新了經營理念,政府轉變了發展理念,形成處理政府、市場關系的新思維
記者在試點縣看到,城鎮化建設基金帶來的良好效應初步顯現。
基金發揮杠桿作用,縣域經濟有了新的“財源”。按照基金設計,其主要是解決縣域經濟資本金短缺的問題,通過注入資本金,去撬動銀行信貸和社會投資,為縣域經濟和城鎮化注入新動力。這使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實現根本轉變。以往的財政投入方式是“撒胡椒面”,分散使用的效果是1等于1。現在用來設立基金,可發揮兩輪杠桿效應。第一輪,財政出資10%,撬動90%社會資金,相當于放大10倍;第二輪,基金設立后投入項目,作為資本金可拉動3倍銀行貸款。綜合算下來,等于放大了30倍。
武鄉縣2010年就做了新區規劃,但一直沒有余力搞土地收儲。縣長閻新平坦陳,之前政府缺乏組織收儲資金的有效手段,主要依賴財政注入資本金、向銀行貸款。武鄉基金設立后,為縣土地收儲中心充實了3500萬元資本金,撬動農發行貸款6000多萬元。目前,該縣800多畝土地已可正式收儲。這讓閻新平感到,錢少也能辦大事。土地收儲3年的事情1年辦,開發周期縮短,成本大大減小,“感覺為城鎮化加了‘杠桿’”。
城鎮化建設基金還扇動起令試點縣內企業家、干部當初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
企業家的經營理念得到更新,從自我積累爬“樓梯”式發展變成了乘資本運作的“電梯”式發展。
武鄉有個監漳村,是趙樹理小說《三里灣》的原型村。這里有一家種植黑花生的三里灣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暴永清說,近幾年銷售規模到1000萬元后,頂到了天花板。自問原因,貸款難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小富即安思想作怪。2013年9月,武鄉基金的投資團隊前來洽談合作,他的第一反應是“不敢弄,怕連地皮也賠了”。后來,武鄉基金投進200萬元,立刻帶動其他農戶跟進投資300萬元,接著撬動信貸200萬元,農產品加工生產線提前一年啟動。
私募基金投資與經營分離的機制,讓暴永清很服氣。“以前覺得,要投資就自己當老板,賠賺都是自己的。現在看來,資本運作效率就是高,而且基金公司還指導經營,比咱專業多了。”事業上了新平臺,這位理事長說:“感覺自己開始有‘野心’了。”
對政府來說,發展理念轉變更是額外收獲。
從過去依賴招商引資,到利用基金資本運作來組織調動金融要素、把本地現有好項目做大做強,試點縣正體會到 “內涵式發展”的潛力。
靈石縣石膏山福苑養殖有限公司目前是靈石雞蛋市場的老大,但潛力遠未得到發揮。靈石基金投資500萬元,使該企業1年實現規模倍增。基金管理人還規劃,未來幾年推動晉中、長治蛋雞養殖企業并購整合,形成全省龍頭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不僅如此,試點縣嘗試市場化運作機制,讓私募基金進行縣域資源、要素的市場化配置,讓資本經市場之“手”找到好項目。
靈石基金合伙事務執行人梁毅,是該基金管理機構的政府代表。他說最大的變化是過去上項目求大求政績,而基金投項目是看市場看潛力,較好地解決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一件事或許可以證明這一說法:
靈石基金每次投委會開會,委員們總要爭論一番。最近一段時間,投委會否掉了4個項目,其中縣領導推薦的有3個。剛開始,梁毅心里特別不踏實。縣長劉旋說:“一定按基金的運作規則來,我們不干擾。”
在選項過程中,基金專業的項目篩選能力,還起到了引導社會資本投向、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最近,基金管理團隊就發現了一個好的轉型項目。該項目是開發露頭煤、分化煤中的腐植酸,加工為高端產品。在基金引導下,當地一位老板決定投資這一轉型項目。
城鎮化基金初試水,經濟效益尚未完全顯現,但它帶來的種種變化和良好的發展態勢讓人們感受到了金融創新的力量。有現代金融助力的新型城鎮化會走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