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3年霧霾波及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創52年來之最。
霧霾又一次把我們推到鏡子前,經濟連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使我們享受了大量好處,但它造成的問題積累也越來越嚴重。霧霾大面積集中爆發是大自然發出的警告,昭示我們發展需要轉型、增長需要升級。
這場霧霾改變了多個行業的既定發展軌道,火電、鋼鐵等重工業被迫加速結構調整,一批重污染的企業開始退出歷史舞臺,而光伏等節能、環保的行業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2013年經過系列治霾重拳之后,2014的中國能否沖出十面“霾”伏?
限購城市此起彼伏
倒逼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逾四成
最新的一項來自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關于北京市霧霾成因的研究中,汽車尾氣僅占北京市PM2.5成因的4%,很是惹人注目。由4%引發的爭論,一直在持續著。然而,不管汽車尾氣到底給霧霾“貢獻”了多少比例,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汽車尾氣并不是霧霾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僅僅是其中一個原因。然而,無論如何,國內的一線、二線城市已經加入或正準備加入這樣的行列,以“治霾、防擁堵”為目的,開始實施限購,對機動車總量開始控制。
不過,這個“控制”中,不包括新能源汽車。雖然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一直處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現狀,年銷量僅過萬輛,但是,霧霾的日益嚴重,促使政府紛紛出臺鼓勵政策,加快向新能源汽車傾斜的步伐。
上述研究顯示,北京市PM2.5有6個重要來源,分別是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垃圾焚燒、工業污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這些來源的平均“貢獻”分別為15%、18%、12%、4%、25%和26%。
也就是說,汽車尾氣僅占其中的4%。“不少人質疑該項研究的正確性,認為北京市目前執行的汽車排放標準和燃油標準均為國V標準,全國其它地區執行的多為國四標準。北京市在汽車燃油污染物排放方面,大大優于全國大部分城市,這個4%只能代表北京市。”有不愿具名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
然而,即使是這樣,也擋不住各大城市相繼扛起“限購+限號”的大旗。從12月16日零時起,天津市在全市實行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成為繼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石家莊市、貴陽市之后,中國第六個實施機動車“限牌令”的城市。其中,天津市、北京市以及石家莊市實施“限購+限行”,貴陽市、廣州市以及上海市實施限購。
當天津市也開啟“雙限”大門之時,我們不禁要問,深圳市還遠嗎?青島市還遠嗎?
可以說,隨著汽車銷量的進一步增長,大中城市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嚴重等問題進一步激化,申報機動車總量控制的城市越來越多。多數城市紛紛主打解決霧霾的旗號,開始對機動車總量進行控制。
廣州市于2012年6月26日公布《廣州市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辦法》,12萬輛配額車輛將采用有償競拍和無償搖號模式分配。新版“限牌令”已經從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北京市的“雙限”更是早早走在了前頭,甩開其它城市不止一條街,搖號方式也已經開始“升級換代”了。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交通委等14個單位聯合發布《〈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2014年1月1日起實施。
從2014年到2017年,北京市增量小客車指標額度共60萬個。年度配置指標總量從24萬個減少至15萬個,到2017年年底,機動車保有量不超過600萬輛。搖號將根據個人參加搖號的累計次數設置階梯中簽率,每兩月舉行一次。
“北京市的汽車搖號,中簽率本來就很低,很多人為了一張車牌,搖了兩年都沒搖上。新的搖號方式一出,中簽更是難上加難。”上述人士表示,如果說控制機動車總量是為了減輕霧霾,北京市實行搖號限購政策多年,該堵還是堵,該“霾”還是“霾”。政府應該認真研究造成交通擁堵和霧霾污染的深層次原因,找出根本的治理之道,而不是盲目采取限購限號措施。至少在對限購限號政策的效果進行科學研究論證之前,不應該盲目擴大限購限號的城市范圍。
毫無疑問,當前的能源瓶頸和環境污染將成為倒逼新能源汽車加快布局的動力。不過,縱觀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發展的現狀,可以這樣形容,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據中汽協統計數據,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僅逾萬輛,分別為12552輛和12791輛。該產銷量與2015年累計實現50萬輛的產銷目標,相差甚遠。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889輛,比上年同期增長42.7%。雖然從國家層面到地方層面,相關部門適時出臺了一些優惠及鼓勵政策,但依舊難掩政策熱、市場冷的尷尬處境。
“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確很不容易,新能源汽車的產品還是比較缺乏,形不成一個競爭的市場,企業仍需要生產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另外,地方保護主義也相對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述人士表示,好的一面是,很多廠商已經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均在混動方面投入不少。不少城市也出臺了偏向于新能源汽車的政策。
根據2013年11月28日出臺的《〈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60萬個增量小客車指標額度中,43萬個是普通小客車指標,17萬個是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單設搖號池,申請條件與普通指標條件一致。若申請數量少于當期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配額,將直接配置。
上海市政府已經在2012年底公布《鼓勵私人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試點實施暫行辦法》,確定為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車免費發放專用牌照額度。廣州市也有相關規定,單位和個人需要新增新能源車的,可以直接申領其它指標。購置節能車或者新能源車,在廣州市辦理車輛注冊登記后,財政將給予補貼。
雖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前還談不上很好,但是,全國范圍的霧霾已經非常嚴重,環境污染會倒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解決霧霾問題,政府會出臺鼓勵政策,這會引導企業去布局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上述人士表示。
燃煤成霧霾元兇
火電企業將增20%環保成本
2013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天數29.9天,創下52年來最高紀錄。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一次能源消耗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僅有8%,而排放PM2.5最多的煤炭占70%左右;全國發電量的近80%由煤電提供,全球超過一半的煤炭在我國燃燒。而這才是環境污染,“霧霾”不散的首要元兇。
2012年以來煤炭價格大跌讓
火電企業賺得盆滿缽滿。海通證券分析稱,2013年前9個月,火電28家上市公司歸屬凈利潤增速平均為102%,扣非后為111%。一季度至三季度扣非后業績增速分別為148%、98%、105%。
但這種好日子已經行將結束,在治霾戰的巨大環保壓力下,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火電脫硫脫硝等環保措施將增加20%以上的發電成本,大幅吞噬火電企業的利潤空間,已經成為很多中小火電“不可承受之重”。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近70%的能源消費都來自于煤炭,接近80%的全社會用電都是來自于火電。
一份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煤炭燃燒排放出的大氣污染物是整個京津冀地區霧霾的最大根源,燃煤對霧霾的貢獻,占一次PM2.5顆粒物排放的25%,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貢獻分別達到了82%和47%。
盡管國家的大氣行動計劃明確指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但作為全球最大的煤電裝機國,中國依然規劃了雄心勃勃的煤電擴張計劃。
據統計,中國2011年之后在建和規劃中的煤電廠數目達570座,裝機規模超650GW,這意味著在2011年的基礎上,還將增加86%的裝機容量。全球范圍而言,中國規劃的煤電項目占全世界計劃新建規模的40%以上。
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從鋼鐵、水泥等多個產能過剩行業近年來“淘汰落后產能”的實際結果來看,往往陷入“越淘汰越過剩”的怪圈。一方面,行業內產能比較小、技術、環保等各方面相對落后的中小企業被迫關停并轉;另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的大項目依然在不斷上馬,其中甚至不乏未經環保測評的項目;結果就是淘汰掉的產能遠不如新增項目的產能多,越淘汰越多,污染越來越嚴重。
近日召開的“2013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核算視頻會議”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介紹,2013年,全國新增火電脫硝裝機容量是“十二五”前兩年總量的1.3倍。
據中電聯測算,火電企業新建機組的平均脫硝成本約為1.2分/千瓦時,現役機組約為1.5分/千瓦時,而一些特殊設計的機組,可能高于2分/千瓦時。
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曾撰指出,單就脫硝一項,初步估算,現役7.07億千瓦火電機組中的改造費用共約2000億元到2500億元;考慮“十二五”新增火電機組2.5億千瓦,環保設施因標準提高增加年運行費用約900億元到1100億元。
對此,任浩寧分析稱,火電企業安裝使用脫硫脫銷設備設施是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根本措施,但國家對火電企業脫硫脫銷的環保補貼遠遠不能覆蓋設備購置和使用的成本。
任浩寧表示,之前雖然大型火電企業已經安裝了脫硫脫銷設備,但完全運轉使用這些設備會大大增加發電企業成本,因此某些企業只是在應付環保檢查時才開動。隨著環保減產的常態化和突擊檢查,大型火電企業已經能夠按規定使用脫硫脫銷設備。
對于中小火電企業來講,環保成本成為火電企業“不可承受之重”。據中投顧問測算,火電廠購置并使用脫硫脫銷設備將增加其30%的發電成本,除去所有環保方面的國家補貼大約占發電成本的8%,仍將增加20%以上的發電成本。因此,在利益驅使下,一些中小火電企業暗地里違規排污現象仍屢禁不止。
隨著各地環保檢查和處罰力度的空前加大,任浩寧在我國中部地區的火電企業調研發現,中小火電企業不堪購置、使用脫硫脫銷設備等環保成本的大幅提高,有些企業主已經開始關停轉讓自己的火電廠。
清潔能源迎來春天
治“霾”帶來新機遇
2013年,席卷全國的“霧霾”天氣,終于令數十年來疲于追逐GDP的人們清醒地認識到,“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由于我國中東部城市的能耗占比大,在這種能源結構和集中過度排放的情況下,嚴重的大氣污染還將持續發生。唯一扭轉局面的希望,或許只能寄托于加快轉變能源生產和使用方式,徹底改變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并普及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
而太陽能正是一種極有可能擔負治“霾”重任的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
為什么會選擇太陽能,而非風能、生物質能、核能主要擔此重任呢?目前,業界普遍依據太陽能所具備的先天優勢、技術優勢及產業優勢,作出如上判斷,此處無須展開。
當然,最終誰會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成為佼佼者,各界觀點至今仍見仁見智,而即便是太陽能,也離不開“太陽能+儲能”、“風光互補”、“漁光互補”、“建筑光伏一體化”的合力,方可有所作為。
目前,太陽能應用方式大致可分為光伏、光熱兩大主流派系。受制于成本,光熱目前在全球尚無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光伏卻由于單晶硅、多晶硅相對低廉的價格而得到了快速推廣。特別是在中國,人們憑借勤勞,僅用短短十年時間,便締造了一個令大洋彼岸光伏“鼻祖”們為之一驚的成長神話。要知道,相對于此,美國、歐洲潛心鉆研光伏技術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至七十年前。
不過,相對于歐美,我國光伏市場發展總體仍然滯后。數據顯示,國土面積僅有我國1/27、總發電裝機容量僅有我國1/7的德國,在2012年5月26日正午,光伏發電峰值達到22吉瓦時,相當于當時德國用電負荷的50%,即光伏發電在當天中午提供了德國一半的電力。
而相對于此,2012年時的數據顯示,太陽能發電量僅為35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的0.07%。這顯然與我國世界第一的光伏組件生產大國地位不相匹配,更與我國巨大的能源消耗不相匹配。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國西藏西部地區,太陽能資源最高可達到每平米2333千瓦時,而這一數據僅次于撒哈拉沙漠,位居世界太陽能資源第二位。
按照科學分類,太陽能不僅是一種純粹的清潔能源,更是一種可再生能源。
而除了這些與生俱來優勢外,太陽能應用技術,特別是光伏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其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理論數據顯示,光伏每發一度電,便可減少使用0.35千克標準煤,0.997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照此粗略計算,中國2013年新增光伏裝機量達10吉瓦,即相當于減少了420萬噸標準煤,10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按有效日照時間1200小時/年-1300小時/年計算)。
始于2009年開始實施的金太陽工程,幾年來,我國對光伏發展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強。不過,相關政策也的確走了一些彎路,例如,由于相關的驗收標準和機制不健全,此前財政補貼主要針對裝機容量進行。但隨著戰略思想的漸趨完善,人們意識到,我國光伏發電需要的是發電量而非裝機量。
2011年,管理層出臺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由過去補貼裝機量轉為統一實施針對發電量的上網電價法,并基于發電量進行補貼。
2013年,管理層更針對扶持光伏業健康發展,高規格、大批量、強力度地出臺了一系列新政,其所涉及的領域,涵蓋了光伏產業上下游、并網、金融配套等等,幾乎無所不及。
其中,“2014年我國光伏發電建設規模擬定為12GW。其中,分布式光伏8G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電價補貼標準被定為每千瓦時0.42元”和“集中式光伏電站全國分為三類(按日照時長劃分),分別執行每千瓦時0.9元、0.95元、1元的電價標準(上網電價)”等幾項數字和新規都對中國光伏頗為關鍵,作為系列扶持政策的有力抓手,它們奠定了中國光伏未來大發展的基石。
綜上所訴,種種跡象顯示,很快,太陽能將成為治“霾”主力軍。
空氣凈化器價格一路攀高
相關上市公司凈利最高增100%
告別曾經的清新空氣,在霧霾橫行的都市,人們灰頭土臉,不得不戴上的原本在工業場所才需要的特制防霾口罩。在被霧霾影響的行業中,空凈這片土地,正在被嗅到商機的商家大力開鑿,空氣凈化器概念股異軍突起。
一時間,多款、價格差距大、牌子層出不窮的空氣凈化器映入消費者眼簾。幾乎是在一夜間,價格千元的空氣凈化器一度價格飆至三萬元,價格漲幅達10倍。去年全年,空氣凈化器品牌呈現激增,零售量同比增超100%,12月電商銷量同比上升680%。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個別廠家趁機抬高價格,以低廉成本賺取高額利潤,涉嫌欺詐。
霧霾的刺激,空凈的熱情,直接帶動股市的風起云涌,新興的空氣凈化器概念股暗中涌動,環保性質和涉足空氣凈化器業務的上市公司創元科技、先河環保、菲達環保、彩虹精化、橫店東磁、航天長峰從年初至今集體上漲,平均漲幅達20%以上。
空氣凈化這一空調的子領域迎來春天,然而也是到這個行業該“凈化”的時候了。行業強制標準在業界呼聲中亟待出臺。
去年霧霾大肆襲擊全國各地,特別是在一線城市尤為兇猛。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與中國氣象局于11月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顯示,2013年1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29.9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頻繁霧霾天氣導致部分地區空氣質量下降。
空氣凈化器銷量隨之猛增。熱銷產品在各大廠商賣斷貨,京東、天貓銷量猛增。在原本成本低廉的空氣凈化器在市場熱捧之下,價格一度走高。眾多廠商推出空氣凈化器的“土豪金”。
去年初,來自京東商城的數據顯示,北京地區空氣凈化器1月日均銷售額相比平日增長超過5倍。而天貓的數據也在上升之中。據監測數據顯示,1月份-8月份全國空氣凈化器實現了量額的同步大幅度攀升,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87%。全年零售量同比增超100%。
自進入連日霧霾天之后,以空氣凈化器為代表的“防霾”標配不僅在實體店走熱,也同樣活躍在網絡平臺,京東、天貓、蘇寧、亞馬遜等一大批電商欲分一杯羹。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12月份,“天貓+淘寶”空氣凈化器方面,7日的成交量同比增長184%、環比增長910%,京東商城空氣凈化器銷售同比去年增長685%。全網空氣凈化器的銷售就進入了高峰期,銷量與去年同比上升680%。
在實體店和電商平臺上,去年中旬,空氣凈化器品牌和新進入商家呈現激增,實際霧霾帶來的經濟效應具有時效性和不可持續性,廠家盲目進入,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和配置不合理性。有業內人士預計,去年防霧霾產品市場規模將達百億級。
同時,實體店進駐品牌把控從松到嚴,“高仿品”和“效力弱”成了商家投訴較多字眼,部分廠家不惜將普通產品作用夸大其詞,過度包裝,甚至助推成本千元的產品銷售萬元。為迎合消費者,在“雙十一”、“雙十二”以過度渲染的營銷口號,誤導消費者。整頓市場、規范行業整頓,制定統一標準成為業界共識。行業亟待洗牌。
目前空氣凈化器概念股可以分為三個方向。其中,環境監測儀器設備行業個股兩類分別包括PM2.5檢測類概念股天瑞儀器、華測檢測、創元科技等;以及空氣檢測概念股先河環保、聚光科技、雪迪龍。
同時,減排和廢氣處理工程類個股亦可分為處理工程類、其他廢氣處理工程類,包括龍凈環保、國電清新、永清環保、龍源技術、三維絲、科林環保等。而空氣凈化設備類個股則包括創元科技、橫店東磁、雪萊特。
記者翻閱部分企業季報發現,去年以來,相當一部分以民用凈化器為貢獻利潤來源的企業,其凈利潤、毛利率均同比出現大幅上升。其中,雪萊特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98.82%,創元科技增61.34%,橫店東磁增59.68%。
而空氣凈化器概念股普遍在資本市場受到追捧。以空氣凈化機為主營的彩虹精化10月連續三日累計漲幅達24%。創元科技股價從年初至今漲幅已達35%。
由于空氣凈化器的毛利大多超60%,甚至最高可達80%,成為眾多企業新晉或長期布局的產品。空氣凈化器在追捧中逐漸電器行業中的浩瀚藍海,然而企業進入這片海,需慎之又慎,盲目一擁而入的結果無疑是“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