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鐵總”)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與原先相比,7條新的高鐵線路相繼開通,分別是西寶線(西安至寶雞)、廈深線(廈門至深圳)、渝利線(重慶至利川)、衡柳線(衡陽至柳州)、欽防線(欽州至防城港)、柳南客專線(柳州至南寧客運專線)、邕北線(南寧至北海)。
多條線路的開通,不僅讓連接中國珠三角、海西和長三角等三大經濟圈的東南沿海快速鐵路大通道正式實現貫通,“四縱四橫”的國家鐵路快速客運通道布局進一步實現。
按《人民日報》的統計,上述線路開通后,中國鐵路營運里程突破10萬公里,“高速鐵路突破1萬公里,在建規模1.2萬公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同時,到今年底,全國鐵路復線率達到45.1%,電氣化率達到了52.4%。
“令人驚喜”
據2008年《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省會城市及大中城市間,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三大經濟區塊之間都建立城際快速客運系統,建設客運專線12萬公里以上。具體拆分來看,就是“四縱四橫”。
目前,“四縱”中的“貫通京津至長江三角洲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北京-南京-上海客運專線,“連接華北和華南地區”的北京-武漢-廣州-深圳客運專線,“連接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北京-沈陽-哈爾濱(大連)客運專線及“連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東南沿海地區”的杭州-寧波-福州-深圳客運專線,均已開通運行或即將運行。
在睿信致成管理咨詢合伙人王丹青看來,“廈深線”是“四橫四縱”快速客運通道中“一縱”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中國早期的三大經濟特區深圳、廈門和汕頭。
區域經濟學家徐長樂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年底一下子實現7條高鐵線路通車的確“令人驚喜”,其中“渝利線”作為“一橫”的重要線路,沿長江干流這一黃金水道配套而行,使得長江中下游的聯系更為緊密。西安、寶雞是未來重要的產業帶,因此東起西安北站,西至寶雞南站的西寶高鐵將成為此前“三縱三橫”布局中最北面“一橫”的重要一段,并縮短城市之間的距離,加強大范圍、遠距離人口的流動以及城際聯系。
徐長樂認為,伴隨著高鐵的建設及出行的便捷,高鐵沿岸尤其是旅游型、文化型城市的人口流入機會更多,將促進旅游、會展等行業的發展。
投資將繼續
“高鐵本身也是一個極具發展前景的產業。”中國地域遼闊,再加上對于經濟、安全及環保的追求,高鐵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之前實施的中國市場換國外技術以培養中國高鐵企業的策略非常成功。”徐長樂強調,中國高鐵已經具備很多獨有技術,在國際上都處于先進水平。
事實上,除了“市場換技術”的策略以外,國內高鐵建設政企合一的模式也進一步推動中國高鐵的發展。徐長樂指出,圍繞高鐵建設,相關的產業、配套的群體也會隨之崛起,“包括保證高鐵高速運營安全的車輛運行系統、獨立配套的信號監控指揮系統、建設施工隊伍等”。
除了高鐵建設帶來的經濟利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稱,東南沿海的貫通保證海岸的安全,因此,高鐵的開通不乏“戰略意義”。
徐長樂認為,出于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考慮,中國東南地區作為產業經濟發展程度比較高的地區,高鐵密度自然會更高,需求也更為迫切,“西南、西北地區都有相應的規劃,只是由于地廣人稀,產業和城市分布比較稀疏,需要未來逐步推進”。
王夢恕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也透露,新開通的7條短距離高鐵線路其實是此前鐵路建設留下的“尾巴”,“未來,可以肯定,西部發展將是重頭”,因為城鎮化的推進離不開鐵路和高鐵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