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桂林12月21日電 (陳薇薇、楊志宇、張克慶)2010年全國、全區人才工作會議以來,桂林市人才工作以總量擴張、作用發揮、能力提升為目標,以人才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以實施重大人才工程為抓手,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三大保障 夯實人才工作基礎
升格人才工作機構,加強組織保障。成立了桂林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擔任組長,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委組織部長分別擔任副組長,形成黨委、政府、組織部門齊抓共管人才工作的有利格局。同時,各縣(區)成立人才工作領導機構,配齊配強工作力量,確保人才工作順利開展。
完善人才投入機制,加強經費保障。市財政用于人才引進、培養、獎勵等專項人才工作經費大幅增長,從2010年的50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100余萬元,再到2013年的800余萬元。目前,正在研究設立市人才發展基金的意見,計劃按市本級財政年度一般性預算收入的1%用于建立市人才發展基金。同時,引導各縣區加大人才工作經費投入,許多縣區人才工作經費從無到有,2013年,臨桂縣人才工作專項經費50萬元,七星(高新)區達200萬元。
構建人才政策體系,加強制度保障。2011年出臺了《桂林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等5個人才發展規劃及政策性文件,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人才工作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制定《關于加快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意見》及配套文件任務分工方案,將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和市委、市政府意見細化、指導,協調、指導成員單位和縣(區)開展人才工作。2012年圍繞人才發展規劃和意見,陸續出臺了“漓江學者制度”、“拔尖人才評選管理辦法”、“市‘十大杰出創業人才’和‘十大杰出創新人才’評選表彰辦法”及配套實施工作方案等。圍繞進一步做好市人才小高地建設管理、設立市人才發展基金、開展人才特區建設試點等方面工作,著手研究制定《桂林市人才小高地建設實施管理辦法》、《桂林市“人才特區”建設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等文件。
重點突破 打造人才工作品牌
實施人才重點工程,創建人才工作品牌,開展有特色、有影響的重大人才工程,推動了人才工作與地方經濟社會互促共進、科學發展。
實施桂林市“漓江學者”制度。漓江學者制度,是桂林市首個重金引進海內外高層次領軍人才的一項重大人才政策,計劃用10年時間,引進、培養20名漓江學者及其創新創業團隊,帶動培養100名以上中青年科研技術骨干。2012年在燕京漓泉公司、啄木鳥醫療器械公司、桂林醫學院等優勢企事業單位中,設置了首批5個自然科學類漓江學者崗位,面向海內外公開選聘了5名漓江學者及其創新團隊。經過近一年的崗位建設,5個設崗單位的科研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2013年啄木鳥醫療器械公司的漓江學者團隊完成3款新產品的試制,幫助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億,創匯1300萬美元。桂林醫學院漓江學者團隊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經費近500萬元,廣西自然科學進步三等獎1項。桂林電科大、中華橡膠桂林公司聯合設置的漓江學者崗位獲自治區2013年新產品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吳勛賢、孫保燕、何松青3名漓江學者被評為自治區優秀專家。
開展各類優秀人才評選表彰活動。桂林市首屆“十大杰出創業人才”、“十大杰出創新人才”評選活動,在全市評選出在創新創意、科技發明、技術成果轉化中獲重大突破的杰出創新人才20名,市財政拿出200萬元對杰出創新人才進行獎勵。從我市各行各業的企事業單位中,廣泛推薦遴選一批優秀人才,并進行跟蹤管理、服務和培養。共評選出市第三批拔尖人才42名,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人才的高度重視與關愛。
人才小高地建設穩步推進。經過幾年的發展,各人才小高地建設載體在科研水平、課題申報、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農業人才小高地2013年承擔科技項目21項,獲科技成果獎5項,制定地方標準1項。通過項目的實施,對解決桂林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些重大技術難題、推動桂林生態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食品飲料人才小高地載體單位桂林漓泉公司與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合作的“漓泉鮮啤”成功上市,單品年創利稅9500多萬元。桂林漓泉公司已經成為中國大西南地區市場占有率最高、經濟效益最好的啤酒企業。
狠抓載體 搭建人才發展平臺
為推進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產業化載體建設,桂林市積極搭建平臺,加大高層次人才載體建設力度,為吸引和集聚高層次人才來我市投資創業和開展科研工作創造條件。
建設人才服務性平臺,完善創新體系。全市先后建立起了公共技術、資金、人才、中介等服務平臺,完善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先后創建了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產學研合作自主創新示范基地、模具設計制造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動漫公共服務平臺、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等創新創業平臺。其中,大學生創業園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廣西首家自治區級大學科技園。目前,桂林市企業孵化場所達到12萬平方米。
建設企業研發平臺,培育創新型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積極扶持重點優勢企業加強研發機構建設,有力提升了企業的科研技術水平。桂林市共建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家;自治區千億元產業研發中心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桂林三金、桂林橡膠機械廠、中化橡膠桂林公司),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28家;企業博士后工作站5家。桂林優利特電子集團公司建成“免疫診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桂林三金藥業、地礦院、電科院、電力電容器廠、萊茵生物以及中族中藥等重點企業,牽頭組建了廣西中藥、礦業、電器、電能治理、羅漢果等5家首批自治區級工程院;桂林大宇客車等26家企業獲批建設首批自治區級研發中心。據統計,全市共有80家企業建有專門的研發機構,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了13%。
建設人才小高地,提升產業聚才能力。桂林建成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5家,市級人才小高地3家,人才小高地載體單位形成產業集群,有力推動了地方引才、留才、育才力度。廣西醫藥產業人才小高地通過實施“以項目引才”計劃,通過項目為核心把外地人才引進來,把本地人才送出去。廣西特種新材料研發人才小高地研發平臺不斷完善,建成了“工程中心”研發大樓和工程化、產業化基地,被認定為廣西特種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科技創新金源單位。市生態農業人才小高地承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油菜、木薯及廣西創新團隊水稻產業三個綜合試驗站,構建了油菜、木薯、甘蔗、水稻、玉米技術研究示范等8大科技創新平臺。市食品飲料人才小高地以項目的形式選擇國際、國內知名的咨詢公司、院所合作,借用“外腦”,為企業解決關鍵性問題。
近年來,桂林涌現出一大批科技帶頭人:三金藥業鄒節明獲國內規模最大的民間科技獎勵基金--“何梁何利基金”;自治區優秀專家、電力電容器公司盧有盟,參與超高壓直流輸電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千人計劃專家周國清入選國家“十二五”863計劃主題專家組,成為廣西首位獲此殊榮的專家。全市專利申請近2000件,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量居廣西首位。目前,桂林擁有“千人計劃”專家4名、“八桂學者”16名、自治區特聘專家9名、自治區優秀專家57名、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2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0余名、漓江學者5名,逐漸成為廣西區內高端人才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