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12月4日訊(記者 張帥 滿倩實習記者 張理)2013年11月23日,濟南市規劃局確定要成立“名城保護委員會”,這對于那些常年奔走呼吁“保護老建筑”的專家、學者或普通市民來說,這個消息如冬日里的一把火,溫暖而熱烈。
在日前舉行的“規劃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第三屆泉城規劃論壇上,齊魯網記者專訪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杰,聽這位地道的老濟南,闡述如何進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城市格局:應與山水、自然、人文結合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城市文化反映了整個城市過程的格局,以及城市在發展和變化中建筑之間形成的肌理。張杰認為,這需要山水結合、自然與人文的結合。
“濟南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張杰表示,對名城的關注不僅是局限于今天認為的生態或者環境的角度,而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設計,北京、濟南都有類似的東西。濟南做風貌帶的時候也提出了山、泉、湖、城、河的幾個要素,也是對濟南的人文和歷史大的環境高度概括。“在現代這樣一個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這樣的一個格局保護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有生之年,希望濟南把順河高架橋炸掉,能看到順河街的橋像清溪川那樣具有自然的功能和文化的功能”,在談到歷史名城的格局時,張杰語出驚人。
在他看來,歷史水系永遠是一個城市的命脈所在。“城市作為以山川形勝為基礎的文化,造就了自然和人文結合在一起的文化景觀”,張杰不無遺憾的感嘆,如果在濟南老城區和千佛山之間并沒有那么多的高層,‘佛山倒影’完全有實力被列為世界遺產。“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正是基于濟南整個營城的文化。
區域視野:普通民居同樣需要保護
“在我們國家的城市中,比如傳統的濟南芙蓉街、北京胡同這樣的,都是我們城市在特定的時期集中發展的片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作為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應該具有一個區域視野,而這個區域的視野是以過去歷史在行政文化系統等聯系在一起的。”張杰解釋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會有不同的建筑類型,不光是我們要保護太和殿,也可能非常普通的民居,由于它社會反映的歷史過程非常重要,也需要保護。
“今天大家對老廠房的重新利用已經被大家接受,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發生的很多不起眼的東西并沒有映入我們的眼簾。”張杰坦言,當前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因為它要跟土地開發有矛盾,跟眼前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有矛盾,也跟大利益和小利益之間的沖突有矛盾。
然而,目前很多城市對歷史街區的保護觀念上存有誤區。在張杰看來,現在很多城市在歷史街區的保護傘,忽視了歷史的真實遺存和歷史信息,而將原本的街區改造成為了一個現代有古典符號的商業區。
“這些地方弄到最后可能作為商業街也挺紅火,但并不是歷史街區的核心任務和最終的出發點”,張杰認為,新建的建筑建在什么地方,如何與老建筑對話,都是一個非常困惑的問題。
系統認識:借鑒考古方式進行確定
歷史街區的老建筑有好有壞,有高有低,曾經居住在此的人也分屬不同的社會階層,對于今天的人來說,對當初曾經產生街區的歷史文化可能都面臨著非常陌生的問題。
張杰提出,對于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名城的系統認識,可以借鑒考古的方式進行。
“現在對歷史街區做研究基本上就是認定房子,簡單弄一些歷史,挑一些風貌好與壞來認定”,張杰認為,這是歷史發展的過程和判斷歷史街區的重要步驟,但是目前來看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廣闊和復雜的考古過程。
張杰解釋說,可能有的房子質量在今天看來并不一定特別好,但當我們通過選址的研究、街區生存機制的研究以及整個歷史發展的過程研究來看,可以把一些割裂的元素構成整體認識,最終發現街區的發展脈絡并把不同街區的主要社會組成和活動還原到地面上,最終比較清楚的認識這樣的歷史街區。對此類街區中原本一時無法判斷是不是需要保護的建筑就能夠比較明確的確定下來。
“我們今天很容易說濟南古城是明清的或者是民國末年的,這樣的定性很容易把保護工作做的單調”,在張杰看來,如何在歷史街區的保護中讓街區豐富的歷史、多樣的建筑能夠傳承下來是歷史街區保護的一項重要任務。
分類整治:保護修繕、維修改善和更新
在歷史街區保護的整治方式上,張杰建議應當通過分類整治的要求,通過對不同街區老建筑存在問題的分析,分別采取保護修繕、維修改善和更新等方式進行整治。
對于質量差且無保留價值的建筑,張杰認為可以采取改變原建筑結構與外觀,采用現代結構替換原有的木結構,在建筑形式上采用街區典型建筑形式進行替換。對于最終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則需要系統的進行評估,同時他強調,對于歷史街區中的違章建筑,需要毫不手軟的進行拆除整治。
另外,在面對那些居住條件差、基礎設施老化十分嚴重的歷史老街區時,張杰認為同樣需要在保護中進行整治。老街區的保護非常重要的問題就在于如何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和居住問題。
“一個院子撐死能住三四家,但是現在住著十家,不可能全部就地改善”,張杰提出,雖然改善民生是在老街保護中確定無疑的事情,但就地改善還是挪一個地方改善則面臨著老百姓不同的利益訴求和老建筑的產權關系。
在他看來,這項工作需要由居民、政府和專業人員一起進行討論,使老街區的居民密度降到一個合理的程度。
保護方式:多元化社會資金投入參與
搞建筑和城市保護,從來不摒棄城市里應該有的新建筑,并不意味著一談保護就完全沒有新建筑。
“砸爛一個舊世界,創造一個從來沒有的的輝煌的新世界”,曾經這樣的口號讓我們不知道尊重。對于現在層出不窮的各種新建筑,張杰認為,很多建筑并不能從本土的能力創造符合我們本土的新東西,對于歷史街區中可能出現的新元素,應該采取謹慎和開放的態度。
不可回避地是,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需要資金的強有力支持。
“可是當前單純依靠政府的項目公司和開發商來做這項工作是遠遠是不夠的。”張杰在論壇中提到,多元化社會資金的投入和參與在名城保護中有非常關鍵的作用,產權和規劃明確的老建筑,應當允許百姓自己通過貸款等方式進行修繕。
另外,對于歷史街區的保護,小企業跟大財團應該有同樣的機會,“利用好遺產是保護好遺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能保護的越多,弄出來的博物館也越多”,張杰表示,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歷史的東西應該能夠成為今天現實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