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1月16日電 上海位于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冬季濕冷,最冷月室外氣溫為零下3~5度,是冬季較為寒冷的城市。由于沒有集中供暖,北方人在上海過冬,總會覺得上海冬季的濕冷是一種魔法攻擊,穿再多的鎧甲,衣物也抵抗不了。他們不能理解,屋里屋外居然同等涼熱。
“上海冬天非常潮濕陰冷,確實有供暖的必要”上海市政協委員、致公黨市委副主委張立軍曾在上海兩會上呼吁試點集中供暖,建議為全市集中供暖提前統籌規劃,但因種種原因,上海決定不采取集中供暖方式。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上海延華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兵認為上海不集中供暖有三點原因:一,上海城市建筑密度大,集中供暖工程將消耗大量有限能源;二,南北方寒冷各有差異,應區別對待,不是北方合適的南方就一定適合;三,上海缺乏暖氣鋪建基礎,管道入戶需要破壞居民家庭裝修乃至整幢樓的結構,新建小區尚可考慮,但是大規模大范圍供暖不現實。
今年剛從北京到上海工作的張女士很是發愁:“還沒入冬就能感覺到今年上海的冬天會很冷,主要是女兒太小,沒有暖氣我擔心她受不了。”張女士原本想為了女兒搬到嘉定集中供暖的小區,但是如果搬過去,自己上班多了一個多小時路程不說,女兒上幼兒園也不方便,最后還是被迫打消了這個念頭。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五花八門的取暖設備在上海采暖市場悄然興起。于兵說,如今市場主要的采暖方式有鍋爐供熱、熱泵空調、地暖等,這些基本是以傳統技術為支撐。如果小區市民要大規模的供暖,性價比最好的是熱泵機組;從運營成本上來講,如果家庭條件較好,用地暖最為合適的,它的舒適性是空調所無法比擬的,尤為適合老人和幼兒。
目前,采用“地源熱泵系統”來保證住宅取暖的有:松江新橋的英郡雷丁,綠地諾丁山、佘山古北國際、寶山的朗詩綠島、嘉定的朗詩綠色街區等,據朗詩物業介紹:“系統在交房時就已經安裝好了,業主不需要再額外安裝設備。不過除了物業費外,還要交‘系統運營費’,估算下來每月一千元左右。”這筆費用對普通家庭而言,算是不菲。
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教授吳力波認為,政府可以考慮給予市民“冬季取暖費”,“這種補助的形式可以通過電費補貼實現,比如規定,平均氣溫低于5℃的天數達到多少,就上調基礎電量或者降低階梯電價等”。
于兵認為,與其爭論采用哪種手段“取暖”,還不如考慮怎樣“保暖”。上海建筑“保暖”的當務之急是降低房屋的傳熱系數,提高建筑本身的保溫性,兼顧門窗的氣密性提高建筑物室內的舒適性。于兵表示,本市目前所有的建筑中,至少一半以上建筑門窗的氣密性等級達不到設計時的強制性要求,由此可見門窗還有很大的改造空間,改裝成三層、真空甚至一體化窗戶,室內最高會升溫2—3℃,所以從細節做起,尤其是提高門窗的保暖性能,比起集中供暖更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