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公交卡有“次卡”的種類,刷卡時可以享受五折優惠。但是當地一些民眾卻對這樣的優惠又愛又恨,愛的是折扣,恨的是“月底清零”的規定。
近日,就有網友在人民網給成都市市長葛紅林留言,吐槽成都公交卡的“充值當月有效”。一種,怕充值被“吞”就省著存,將近月底余額用完后,就用一次充一次,極為繁瑣;另一種,嫌麻煩一次就多充一些錢,結果到了月底沒花完,就白給了公交集團。
這種不舒適的使用體驗,成都市公交集團也知道,但它的官方回應卻是:取消公交卡充值當月有效的建議“暫時實現不了”。
實現不了?是技術的問題,還是制度的障礙?都不是,說到底是經費的問題。據成都公交集團介紹,由于“次卡”不僅可以享受較大的折扣,還可以有換乘免費的優惠,因此不是收入主體,反而是那些零散購買的全價票或者折扣幅度較小的票,收入占到集團營收的七成。
如果公交集團不在使用期限上卡一道,零票的銷量就會大為減少,公交集團將會遭受巨大的損失,也會給政府帶來極大的財政補貼壓力。這樣一想,“暫時不能取消”的答案似乎變得可以理解。
惠民之舉,卻成不了便民之策。其中的尷尬,成都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涂智解釋道,公交惠民也需量體裁衣,量力而行,將規模控制在公交服務軟硬件承載能力和財政支撐能力范圍內。
公共服務的提供是有成本的,這在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戴賓看來是常識,“這種成本費用主要是靠政府的公共收益來支付的。”余額當月作廢的規定,是公交集團出于成本核算而制定的政策,如果民眾無法忍受這個規定所帶來的繁瑣,可以選擇長期有效但折扣幅度較小的其他卡種,“畢竟‘次卡’是一種五折優惠的特殊服務產品。”
成都公交集團的理由,在一些專家看來似乎站不住腳,“當月有效”改為“長期有效”,必然會產生虧空嗎?
“實際上,有些流動人口多的城市選擇‘長期有效’政策在經濟上可能會更為有利。”中國社科院社會責任與公共服務研究室主任鐘宏武有著不一樣的視野。因為“長期有效”,所以辦卡成本會更低,更多的流動人口會選擇辦理公交卡。而他們離開時考慮到以后會再次使用或者嫌退費麻煩等因素,并不會注銷公交卡,就給這個城市留下一個不小的資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