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綜合服務功能區是廣州市貫徹實施新型城市化和123功能布局規劃發展戰略的一項重大部署;是白云區實現區域優化提升、擴容提質、提升城市形象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白云區功能布局規劃、引領白云新一輪戰略大發展的重要引擎;是白云區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建設富有嶺南特色的山水田園新城的重點地區。
為打造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示范區,高水平規劃建設白云綜合服務功能區邁出重要一步:核心區總體規劃及啟動區城市設計國際競賽圓滿落幕。昨天全天,廣州市規劃局白云分局組織召開終期成果評審會,邀請各界知名專家、學者對五家參賽單位的規劃設計成果進行評審,最終選定了兩個優勝方案。透過方案解讀,一個集產業、生態、宜居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功能新區躍然眼前。
六大策略劃定科學發展藍圖
在昨日評審中,11位專家學者對五個規劃方案給予了高度評價。經優中評優,方案五和方案四最終勝出,并分居一、二名。
據悉,方案五由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與法國AAUPC建筑規劃事務所聯合體設計,方案四由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與偉信(天津)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聯合體設計。
對于功能區的開發建設,優勝方案提出了六大策略,劃定了發展藍圖:
——打造空港至中心城區發展廊道,形成廣州北部重要對外展示軸線。利用機場高速與空港大道改建契機,吸引白云機場帶來的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兩條干道驅動下的軸線發展。構建白云區的“中央活力軸”,打造都會區到花都副中心的中樞紐帶。
——建設全區公共服務中心,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白云區面積較大,區域發展不平衡。區一級公共服務設施分散,帶動能力不足。通過功能區的建設,整合形成全區公共服務中心。
——構建現代服務業平臺,打造白云發展新引擎。轉型提升與擴容提質并重,大力吸引現代金融、總部辦公、會議展銷等高端產業集聚,與周邊的白云新城、國際健康城、空港經濟區等重點地區協調發展,共同打造白云現代服務業平臺。
——恢復流溪河生態景觀,打通山水綠廊。打通流溪河與基地內部水脈之間的聯系,打造流溪河經過白海面向東與帽峰山聯系的東西生態通廊與北二環生態通廊,構建嶺南山水城市生態格局。
——建立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體系,形成都會區北部交通樞紐。TOD與SOD重合發展,籌劃近遠期軌道交通解決方案,形成白云區中部的交通換乘樞紐。
——進行城鄉綜合開發,實現城市與村莊的共建共贏。白云區具有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是廣州探索城鄉一體發展的重要實驗區。要探索共建共享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把農村、農民納入城市化發展的整體體系。
方案稱,按照“新城區、新市民;新社區、準市民;新農村、新農民”的目標,突出“人”的城市化,并細化城鄉統籌發展制度設計和分類實施。
打造城市之“芯”發展之“芯”
當前,廣州正全力踐行新型城市化戰略。在其123城市功能布局規劃中,白云區恰好處于都會區與城市副中心的縫合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廣州市市長陳建華曾表示,白云綜合服務功能區區域優勢明顯,生態環境良好,是白云區新一輪大發展的重要引擎。白云區要將其作為當前的一號工程全力推進,力爭明年第一批項目落地,實現“北優”戰略和組團式發展新跨越。
功能區核心區東起106國道,南到白云四線,西達流溪河,北至北二環高速,總面積20平方公里。其中,啟動區面積11平方公里。
核心區的定位與目標十分明確:打造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示范區。
發展內涵包括:生態流溪、多彩水岸、樂活之芯打造廣州都會區最具吸引力的GRBD;恢復一段廣州最美麗的生態母親河;創造一個人與自然可以交融的休閑湖;建設一個市民大眾共同享有的活力城。廣州都會區北部重要的商務基地;服務一流、環境一流、效率一流的現代服務業平臺;白云文化、體育等市民公共服務中心;廣州都會區大型生態濕地涵養區與生態旅游基地。
生態水系規劃方面,白海面人工濕地發揮關鍵作用。規劃水域面積為323.56公頃,水域面積占總用地面16.71%。既保持了完整的水生態環境,又實現土地集約化使用。
綜合交通規劃方面,建設以軌道交通和新型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公共自行車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滿足出行方式多樣化和高效率的需求。
產業集聚、景觀綠地、游憩系統、公共服務設施、綠色市政、地下空間、城市更新、歷史文物建筑保護等極具前瞻性的單項規劃,將成為展開新型城市化開發建設的有力支撐。
根據優勝方案,啟動區城市設計將圍繞白海面湖布置重點功能,圈層發展,由向心湖濱的低沖擊開發,替變到城市集聚區的生態城市開發模式。既能保護濱湖的生態環境,又能聚集多樣化的市民活動,使白海面真正成為一個集觀景、集會、購物、休閑、娛樂、文化、運動為一體的休閑目的地。
城市之芯、發展之芯,構建輻射白云及廣州北部、集聚服務功能的強大心臟。白云綜合服務功能區,正承擔著新的城市使命。
傳承區域歷史文化
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專家點評規劃方案
方案五特色突出,體現了綜合服務功能,一看就知道是廣州的東西,是白云區的東西。它特別注意到保護白云區歷史文化,土地方面體現了集約節約利用。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江華
非常高興看到概念規劃都將生態保護提到很高的位置。作為廣州北部的生態屏障,東臨帽峰山、西臨流溪河,需要特別注意生態保護及綠地的均衡分布。
——生態風景園林專家黃曉雷
通過交通系統以及產業在其中的作用,能夠促使我們布置的商業服務設施、商業中心、公共服務設施、居住等互相結合,相對來說使用方便,利用率更高。
——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景國勝
方案五很好地銜接了上層次規劃,實施性強。尤其是在考慮城市層面的空間生態格局,保持了城市組團式發展的綠化隔離帶。
——原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教授董黎
■競賽歷程回顧
在昨日的評審現場,與會專家學者、參賽單位高度評價此次國際競賽,認為其組織嚴密、公平公開,保證了規劃方案的高水平、高質量。
據記者了解,此次競賽活動可謂效率高、效果好:
今年8月初,組織單位正式開展國際競賽前期準備工作,制定了專門的工作方案及技術文件。
8月16日,在中國政府采購網、廣州市政府采購網等7個網站和主流媒體發布國際競賽公告。
8月27日,召開第一次技術評審委員會,邀請8名市規委會專家參加。
9月3日,舉行國際競賽技術文件發布會及現場答疑會,并進行現場查勘。
9月30日,召開國際競賽中期成果報告會。
10月31日,參賽單位順利完成方案設計任務并提交最終規劃設計成果。
據悉,業主單位將從兩名優勝方案中選定一家為設計單位,該單位將在吸取其余幾家參賽單位方案優點的基礎上,形成達到控制性詳細規劃深度的深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