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貴州全面實施工業化三周年,2010年的這一天貴州召開“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大會,作為中國惟一沒有平原支撐的貴州,三年來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從“擴大招商引資、發展園區、加快項目建設、培育市場主體到推動科技創新,貴州在沿海工業化發展的前車之鑒中,走出了貴州特色之路。記者從貴州省2013年工業強省大會獲悉, 2013年貴州1-9月,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3.9%位列全國和西部第二,為歷史最好水平,比2010年提高23位。
貴州區位劣勢與資源、環境和生態優勢對比明顯,由此帶來經濟追趕壓力,高于其他省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曾深刻指出,工業化、城鎮化滯后是貴州發展的兩塊“短板”。進入西部大開發第二個十年來,貴州直面“欠發達、欠開發”的困境,提出“工業化是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不可逾越的路徑”,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栗戰書曾強調: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帶動三次產業提速增資、協調發展的關鍵。
全力實施工業化戰略,自2010年10月26日拉開戰役帷幕。
貴州這三年工業化戰略實施,以會戰的方式推進。回顧三年其發展,從一刀切式地經濟增長指數考核,到提出因地制宜、優化結構、促進轉型、增強效益,形成特色發展、集聚發展和綠色的特征,一年一個臺階,三年實現成果明顯:工業總量提升,2012年工業總產值7172億元,是2010年的1.84倍,工業投資是2010年的2.7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 投資的比重由2010年的33.7%提高到2012年的40%,最直接的成果是:在增速排位中,增速在全國排位由2010年的第25位躍升到2011年的第5位,2012年又提升到第3位,2013年9月實現全國和西部第二。
“堅持特色化、集聚化和綠色化發展”,這是貴州人對這三年來工業化發展之路的自我評價。
三年來,貴州工業發展的平臺聚集效應顯著,至2013年完成產業園區111個,累計投資4873億元,入駐率73%,解決67.5萬元的就業,以園區為發展的模式已成為貴州經濟發展的主平臺、項目建設的主陣地。這三年亦是貴州重點產業成長迅速的三年,原有資源企業電力、煤炭產值突破千億,白酒產業逐漸成為貴州第二大支柱,也是這三年,貴州結構調整取得了進展,三年淘汰落后產能2971萬噸,比國家下達任務多完成439萬噸。
應該說,貴州工業化發展起步晚,優勢在于借鑒沿海發展經驗,在重視了結構布局、質量效益的同時,強調綠色發展。三年貴州工業經濟全速提升時工業發展增加值能耗下降,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率實現了61.7%。
以中國電信、富士康落戶貴州為標志,貴州通過園區平臺聚集效應,堅持高新的產業和綠色發展已形成共識。“起步晚的發展,讓我們更多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走貴州山區工業經濟特色發展的‘捷徑’!”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委員會主任李保芳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