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年一度的公務員考試報名結束,報考公務員熱再度升溫。首日報考人數創最近五年的新高。究竟哪些核心誘因促使越來越多的社會精英“趕潮”一樣涌向公務員考試?
調查發現,精英類人才“虹吸”式進入這種非生產性公益服務領域不僅直接影響到社會人力資源的均衡分配,更暴露出官本位和戶籍至上的擇業觀,以及背后日漸異化的功利價值導向對于“準精英”們的嚴重“誤導”。這樣的大背景下,成“公”能否簡單等于成功?值得全社會深入反思。
最近,本年度公務員報考熱再起,記者調查發現,京城各大高校自習室里,紅色封面的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輔導系列圖書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風頭甚至蓋過考研類的各種輔導書。
2014年度的國家公務員考試招生簡章于10月15日發布,517個部門的11729個職位共招錄19538人,相比去年,招錄人數減少了1341人。雖然招錄人數有所減少,民眾報考熱情絲毫不減,報考人數居高不下,一些熱門職位一開始就呈現很高的競爭比例。
“即使碰碰運氣也好”
據統計,截至報名首日的17點,短短9個小時,就有13124人通過審核,去年同期為6299人,對比近5年的國考首日報名情況,今年創下自2010年以來新高。
盡管最近幾年國考對基層工作時間的限制為應屆畢業生設置了較苛刻門檻,但絲毫沒減弱每年報考的大學生的熱情。記者走訪發現,國考備考的關鍵階段,各高校內很多學生都在奮力一搏,想要擠上公務員這座獨木橋,端起體制內的“鐵飯碗”。這些備考生中,不少都是背水一戰,準備良久,就等這個機會。甚至有人稱,非國家公職人員不做,既使今年不中,來年準備繼續作戰。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專業的陳麗告訴記者,自己從今年三月便開始準備公務員考試,由于復習比較充分,她信心十足,“就等這個機會了”。
也有一些同學雖知考上機會渺茫,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幾乎所有采訪對象都認為,公務員待遇和保障比多數單位強,只要有機會就不能放棄。“沒有考過公務員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這樣的心態盛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專業的劉佳說:“雖然知道考上的機會渺茫,但還是報名了,只要有機會,碰碰運氣也好。”
當然,公務員報考隊伍中,除了大批應屆畢業生之外,還有大量社會在職人員。這些考生多擁有穩定的工作,甚至有的有房有車,沒有就業危機。他們報考公務員則更希望獲得“體面、穩定和受人尊重”的工作。還有一些社會報考人員首次就業時沒有獲得戶口和編制,他們則期望通過國考改變現狀。
33歲的王威大學畢業后與同學在北京創業,開了一家書店。后來,他考上北京某知名大學碩士研究生。臨近畢業時,他發現年齡和從業經歷沒有明顯競爭優勢,而對他這樣想要留京打拼,渴望享有北京各項福利政策的大齡畢業生來說,通過公務員考試獲得北京戶口和正式工作編制,或許成為他們的唯一希望和途徑。
按照北京市今年上半年最新提出的非京籍畢業生落戶政策要“嚴控年齡”的新規,應屆畢業生本科生不超過24歲、碩士生不超過27歲、博士生不超過35歲,超過年齡限制的非京籍生源畢業生將不能獲得留京指標。這一規定,讓王威他們的壓力更大。但在他們看來,“再難也要試一試”。
官本位與戶籍制疊加
有調查顯示,備考考生對以下這些公務員的“優勢”更為青睞:福利好、穩定性好、保障好、工作輕松、社會地位高、有權力等。多數考生眼里,公務員的工資雖不一定高,但福利好,相當于鐵飯碗,不必憂慮市場競爭。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劉爾鐸認為,報考公務員熱情不減,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官本位的問題,很多國家的公務員屬于服務性崗位,待遇差,油水少,法紀嚴,而我國的公務員目前還存在權力過大甚至權力尋租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多數考生報考公務員還基于戶口情結。事實上,對高學歷、有能力的應屆畢業生來說,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不是太難的問題。難的是在當下就業環境和政策趨勢下,要想獲得戶口和編制。尤其“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對落戶政策和指標又有種種嚴格的門檻限制,相較而言,不少人認為,報考公務員雖難,卻是獲得這些的最保險途徑。此外,在相當多數報考者看來,一旦通過公務員考試,意味著他們可擁有體面的工作,享受較好的福利、醫療和退休養老等體系保障。
調查發現,這種官本位思想與戶籍制度壁壘正在形成“合力”構成嚴峻的現實瓶頸,而多數人無奈選擇妥協,進而推動國考熱持續升溫。
背后深層的隱患正在凸顯。功利至上的價值導向正在“蠶食”大學生和部分精英人士的理想和追求,“現實主義”和“名利雙收”的思想誤導著相當多數人的選擇。
此外,社會資源浪費和人才資源配置失衡的問題不容忽視。
國考需大量人力、物力、資金等支持,報考者眾多,將調動大量社會資源,成本和收益若不能達到最佳配比,將造成社會資源嚴重浪費。
長期關注國考熱的公益律師李曉均認為,大量社會精英進入公務員隊伍雖有利于提高公務員的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但高學歷和具備工作經驗的報考要求,一定程度也造成政府與社會爭奪人才的現象。長此以往,將造成人才分布不均、人力配置失調。若社會資源的分配和流動長期不均衡,恐將造成社會發展畸形。
背后的價值觀異化業
內人士表示,一些地方社會階層日益固化、寒門子弟上升通道日趨狹窄,加上功利價值觀驅使,職業穩定、工資福利優渥、隱形實惠多多的公務員備受青睞已不是什么新聞。
事實上,更多優秀的人才報考公務員對于國家和社會發展來說具有積極意義。一支思想道德、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高的公務員隊伍,是目前社會和公眾的迫切需求。一定程度也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作為一種擇業機會,公務員招考為社會在職人員流動提供機會,也有利于社會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但調查顯示,不少人參與國考只是盯上了權力及其背后的衍生好處。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務員報考的過熱中呈現的優秀人才被“虹吸”式的吸入的現象。從長遠和全局來看,這種“公務員熱”也折射出背后的積弊。
社會學者周孝正指出,當大量的優秀人才熱衷于擠上公務員位置,而忽略生產性工作的參與,這將造成企業優秀人才的流失和短缺,不利于開展社會生產和積累社會財富,導致社會創造財富能力的弱化。當市場經濟缺乏持久和足夠的活力和創新力,社會何以實現快速的轉型和發展?
作為創業者楷模的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近期在浙江大學交流會上被問及怎樣看待時下越來越熱門的國考時表示,如果能夠鼓勵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進入企業界,做市場上需要的東西,去冒險、創新和拼搏,這個國家才會有希望,才能在世界市場上和別人平起平坐,參與競爭。他還希望真正優秀的、有創造力、有想法的人能夠更多地進入企業,進入市場,而不是都瞄準公務員體系。
在教育學者郭簃看來,對于那些在實用主義和功利至上的價值觀導向驅使下進入官場的公務員,如果不進行系統的專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僅很難養成“公仆”的意識和習慣,甚至可能孕育權力的尋租和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