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當時經濟總量連續16年居福建首位但城市建設遠遠滯后且嚴重制約產業發展,呈現“城市不象城市、農村不象農村”模樣的閩南僑鄉晉江,啟動了史上最大規模、“九大組團、兩大體系”的城鎮改建。
當年,位于晉江城市核心區的梅嶺組團改建工程,僅用短短55天時間,就完成了涉及15個村(社區)、4000多幢房屋、5000多戶人家、2萬多人口的全部動遷任務,并做到了“零強拆、零上訪、零事故”的和諧拆遷。本網刊發了《城鎮改建如何“和諧拆遷”——看福建晉江的四個“PK”》的調查報道(2010年8月8日),引起福建省領導的高度關注。
如今,3年的時間過去了,晉江的城市建設得如何?拆遷戶安置了嗎?當年政府的承諾兌現了嗎?帶著這些問題,本網記者20至22日再赴晉江采訪調查。
一年沒回家 華僑迷路了
“才一年沒回來,到晉江機場去接人,竟然迷路了。”家鄉在晉江金井鎮的旅菲華僑工商聯總會副會長許自福,帶記者參觀他的家鄉,看著新開通的四通八達的路網,一路上不停贊嘆。
而老家在福州、以前常到晉江談生意的澳大利亞閩臺經貿發展聯合會主席陳植建,去年12月剛受邀參加晉江撤縣設市20周年紀念活動,此番再到晉江,更是驚嘆“一年一個樣,改建后的晉江,幾乎可與廈門媲美了!”
“三年來,晉江共拆遷了近1000萬平方米房屋,實施了352個重點城建項目,推進16條道路功能完善、景觀提升和立面整治,打通了15條城市主干道,基本建成了晉陽湖、八仙山公園、綠洲公園、竹樹下公園、教育公園、桂山公園等幾大城市公園,建成了一大批教育、醫療、環衛等民生與文化設施……”晉江市長劉文儒介紹說,發源于農村、被工業化推著走的晉江城市,正由“產業驅動”向“城市帶動”迅速轉型,城市面貌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品質城市雛形正在展現。
品質生活 幸福回遷
下午5點左右,55歲的楊集體從小區管委會辦公室下班,乘電梯回到15樓的家里,換上休閑衣服,準備到八仙山公園鍛煉。
“我是第一個回遷到安置小區的,比起以前的舊房子,現在的安置小區環境好、治安好,拆遷戶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楊集體說,入住安置小區后,他代表社區參與了小區的物業管理,為其他拆遷戶服務,每天傍晚都要到毗鄰的八仙山公園鍛煉身體。
安置房的建設、管理和服務,再次體現了晉江市在城鎮改建中“為民”的理念。
梅嶺組團拆遷安置,最早規劃在一個環境較好的地塊集中建設,但很多居民表示不愿意搬離原居住地,最終改建指揮部充分考慮群眾意見,采取就地、就近安置的方式,相對保留原有社區系統和人脈關系,梅嶺組團的安置點由1個變成了11個。
在梅嶺街道辦事處主任吳再發辦公室的規劃圖上,記者看到,11個安置小區都毗鄰著公園和繁華的商業區,都是片區內最好的地塊。
“我們安置房的平面布局、立面外觀、戶型設計、采光通風、建筑選材等方面,總體設計水平完全不會輸附近的商業開發樓盤,甚至還更好。”楊集體稱對安置房的質量“非常滿意”。
安置房小區的管理是一個全國性的難題。為提高安置房小區物業服務水平,保證回遷群眾安居樂業,過上有品質的生活,晉江市專門出臺《晉江市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暫行規定》,建立了鎮(街道)、社區(村)、業主委員會(小區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四位一體”的工作機制,鎮(街道)和社區(村)參與安置小區的物業管理,確保了小區物業管理和服務的質量。
為統一安置小區物業企業服務標準,加大對企業的監管力度及制約處罰措施,晉江還了制訂《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規范》,細化安保、物管、工程等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要求承接安置房小區的物業企業按標準規范嚴格貫徹執行。
晉江市委書記陳榮法介紹說,今年晉江有26個安置小區將建成回遷,“我們要全力讓被拆遷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享有更好的生活配套,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
為民建城贏民心
“我不太會說話,但要說晉江政府,那是真正有為老百姓辦好事,你看,在城市改建中,都是把最好的地塊用來建安置房,每個安置小區環境都非常好。”9月份剛搬進安置房的莊金川雖不善言辭,但說起自己的拆遷安置,滿意之情溢于言表。
莊金川所在的安置小區仙格小區,毗鄰剛建成的八仙山公園,周邊學校、醫院、農貿市場配套設施齊全。“我被拆了120平方米的房屋,除同等面積置換外,我現在住的是139平方,多出的擴購部分每平方3300元,剛交房每平方米市場價已經4800元了。”說起房子,莊金川一臉笑容。
吳再發向記者介紹說,梅嶺組團7500畝的建設用地,用于公園、晉陽湖等公共空間和生態養護的面積達2968畝,約占40%;用于教育、醫療等民生設施和文化建設、民俗保護的面積3620畝,約占5%;用于水、路、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面積1094畝,約占15%;用于拆遷戶就地、就近安置的面積931畝,約占12%;而真正用于開發的用地面積只有2091畝,約占28%。
“我們將最好的地塊用于安置房和公共空間建設,而正是良好和諧環境的營造,讓我們引來了高品質的開發商萬達集團和世茂集團的入住,不僅帶動了整個片區的繁榮和價值,也為安置小區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吳再發說。
劉文儒市長則稱,“我們辛辛苦苦搞城市建設,推動城鎮化,為的就是造福群眾,讓群眾生活更舒心、更有品質”。
“和諧拆遷、品質建設、幸福回遷”,正是將“為民建城”的理念貫穿于城市建設的全過程,晉江的城改才贏得了民心。
20日,恰逢周日,記者在第二輪實施動遷的小城鎮建設——紫帽片區塘頭第三動遷組的辦公樓看到,前來簽訂拆遷協議的群眾絡繹不絕,該村771棟30多萬平方米的應拆房屋,截至當天就簽約了近600棟,手拿協議書的村民都臉露笑容。
“晉江的城鎮改造、城市建設得到了廣大市民、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的廣泛支持,我們有信心按‘全市一城’的布局,搭建好晉江的城市平臺,將晉江打造成中等規模的現代化城市。”陳榮法對晉江城市建設的前景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