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環境保護部發布數據顯示,三季度,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平均僅為37 .5%,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62.5%。
一邊是正在進行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另一邊是包括北京、湖南長沙、東北三省等地持續多日的霧霾圍城,近在眼前的事實再度向公眾警示,城市空氣污染這一“頑疾”仍在持續惡化。
目前,多地應對重污染天氣頻頻出招,但收效甚微。而且,隨著冬季供暖季到來,北方地區霧霾情況將更加嚴重。多位業內專家表示,這無疑給那些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責任狀”的地區帶來巨大壓力。
擔憂
京津冀13城市超標天數超六成
22日,環保部發布的2013年9月份及第三季度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數據顯示,9月,中國19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不足50%。
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京津冀地區的數據讓人感到擔憂。
數據顯示,9月,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范圍為13.3%至83.3%,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40.9%,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59.1%,其中,重度污染天數比例為11.6%,嚴重污染天數比例為1.3%。超標天數中以PM 2.5和O 3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分別占超標天數的67 .7%和17.5%。整個三季度,京津冀地區13個城 市 空 氣 質 量 達 標 天 數 平 均 僅 為37.5%,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62.5%,其中重度污染天數比例為5.9%,嚴重污染天數比例為0.4%。超標天數中以PM 2.5和O 3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 ,分 別 占 超 標 天 數的52 .2%和38.0%。與第二季度相比,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由33.8%升至37.5%,提高了3.7個百分點。
“本來想著坐公車的,一出門發現咳嗽不止只能打車。”一位22日參加“第九屆環境與發展論壇”的學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進入10月,北京幾乎被霧霾籠罩,由于空氣氣味刺鼻,很多出行市民都佩戴了口罩。令人擔憂的是,除了北京外,包括長沙、東北等國內多個地方近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嚴重霧霾情況。
“東北霧霾情況主要是因為燃煤供暖造成的污染物增加,這也是一個信號,隨著氣溫降低,北方地區將逐漸進入供暖季節,燃煤增加將會加重污染物排放。加上天氣逐漸寒冷,大家更傾向于汽車出行,尾氣排放也會增加空氣負擔,各個地方的霧霾將會更加嚴重。”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在會議間隙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困局
多地頻頻出招收效甚微
在嚴峻的空氣狀況面前,已簽訂“責任狀”的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壓力重重。
就在環保部公布最新空氣質量同一天,北京正式發布實施《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應急預案》按照“預警級別越高,應急措施越嚴格、范圍越大”的原則,分級作出規定,其中四個級別預警均包括健康防護提醒措施和建議性污染減排措施,預警三級(黃色)、預警二級(橙色)、預警一級(紅色)還增加了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預警二級(橙色)較預警三級(黃色)增加“按工業企業停限產分預案要求,對有關企業分別實施停產或限產減排30%污染物的措施“全市范圍在執行原有規定下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露天燒烤”等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今后北京如遇空氣重污染“預警一級(紅色)”時,將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中小學、幼兒園停課,有關企業停產等措施。
“這意味著空氣重污染應急已納入北京市應急體系統一管理。”環保部一位官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他坦言,和大氣污染現狀相比,目前措施想要很快起到效果難度很大,一方面霧霾形成原因非常復雜,另一方面,我國傳統的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并不能很快發生改變,盡管各地都在抓緊推進煤改氣,但是其進程受到能源結構制約,隨著北方供暖開始,霧霾壓力將會更大。
對于造成京津冀地區如此嚴峻的空氣狀況的原因,多位專家均表示相關傳統重要污染源的貢獻率仍然居高不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分會副會長、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常紀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現在的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必須整治的地步,而且要下大力氣整治。”
他對記者坦言,除了機動車污染等重頭污染源,實際上我們現在的相關落后產能的生產設備也對污染的貢獻率較大,大氣污染治理實質上是能源結構的改革,這對我們來說有很有意義,應急預案只能解決短期內的大氣霧霾問題,長期來看,治理大氣污染必須完善相應機制,而不僅僅是應急措施。
環境保護部科技司司長熊躍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以鋼鐵行業為例,按理說鋼鐵行業作為一個高污染、高能耗、高資源消耗的行業,社會責任重大。但是根據對相關鋼鐵企業進行的全面大排查顯示,通觀200多家鋼鐵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問題上,差距相當大。可以這么說,70%以上的鋼鐵企業無法按照標準排放污染物,即70%都存在超標排污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鋼鐵企業根本就沒有污染治理設施。
機遇
環保產業表現火熱
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汪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為了治理大氣污染,必然將會首先對高耗能等傳統產業“開刀”,隨著過剩產能的壓縮、對煤炭使用量和兩高行業準入的限制,短期內可能對行業盈利產生影響,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也可以幫助這些行業化解產能過剩,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盡管大氣污染形勢嚴峻,但是不斷出臺的環保新政和日趨嚴厲的治理措施,無疑將使整個環保產業及其相關公司迎來黃金機遇。北京國電清新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開元表示,國務院及時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財政部最近安排了50個億用于京津冀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這些舉措表明新一屆政府以人為本堅決治污的決心,而這些措施的出臺勢必會對相關企業的技術升級以及市場開拓帶來機遇。
環保產業近期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可用“火熱”來形容。相關數據顯示,近日環保板塊以及環保概念股均漲幅頗大,龍頭企業更是漲幅驚人:三聚環保近一個月累計漲幅22.31%,威孚高科累計漲幅11.52%,動力源累計漲幅6.3%,其余環保概念主要公司漲幅均超過3%。
多家券商也表示看好環保產業。東吳證券認為,環境保護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節能環保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為推動節能環保工作的落實,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必須有節能環保產業作支撐,通過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形成實實在在的節能減排能力。已經公布的節能環保“十二五”規劃,明確要求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要達4.5萬億元。其中《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擬定了投入1.7萬億元用于大氣污染防治。環境保護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對從事環保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構成直接利好,相關業務公司可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環保概念相關公司或走出持續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