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要割裂的城市和鄉村,不能一邊是完善、發達的高速路網,一邊是脆弱、滯后的鄉村路網。推進城鄉一體化,以鄉村道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持續推進
剛過去不久的國慶長假,很多人選擇自駕車回家探親或外出旅游。與免費暢行的高速公路相比,不少車主一拐進縣道、鄉道等二、三級公路便“叫苦不迭”,紛紛吐槽:路面坑洼、龜裂,在鄉間小道上開車就像跳舞;原本半個小時就可以走完的路,每次都得顛簸一個半小時……
筆者也有過一次難忘的回鄉經歷。華北平原阡陌縱橫,田園風光如畫,可進村的土路卻狹窄、泥濘,還時不時地碰上一個大水坑,讓人無暇欣賞窗外的美景。偶有一段路況較好,接我們的親戚說這是因為臨近的村子出了個大能人,個人出資把這段鄉道加以硬化。親戚是個村干部,為村子的富裕想了不少點子。如發展蔬菜林果業、開個農家樂等等,可很多客商來了一趟后,就被糟糕的路況嚇怕了,不愿再來第二趟。
近年來,中央和各地持續加大對農村公路的投入力度,鄉村路網建設成效顯著,“村村通”工程等讓不少農村居民受益。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農村公路建設、管護方面確實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仍有部分鄉鎮、建制村不通硬化路,一些農村公路建成容易養護難、路況較差,有的因為管理跟不上,容易成為交通事故多發區等。
“要想富,先修路”,這個口號叫響了好多年,農村公路對保障基層群眾出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農民致富、促進就業的作用無需多說。一些農村公路建設較好、路網健全的地區早已嘗到甜頭。當前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購買小轎車的越來越多,城里人也越來越青睞鄉村旅游,這都對鄉道、村道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約鄉村路網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最要緊的可能還是資金問題。據了解,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中央補貼、省里融資以及地方配套;道路養護方面國家也給予一定的補助資金,但更多的還依賴于地方財政。對于經濟落后的欠發達地區來說,修路、養路的資金投入是個大問題。
還有一些先富起來或者對村道建設需求迫切的農村,則采取“一事一議”方式,項目資金出一點、村民自籌一些等方式建起來。這樣的農村道路普遍存在規劃滯后、建設標準偏低等問題,有的道路修得太窄,有的用上兩三年就損耗嚴重。
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需要完善、發達的高速路網;推進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同樣需要健全的鄉村路網。因此,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以鄉村道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持續推進。
資金投入方面,既需要中央、地方等各級財政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也要求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用改革的思路、創造性的思維多想辦法。如創新體制機制,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與養護體系;用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來鼓勵企業和個人出資、捐助建設農村公路;探索完善鄉鎮公路的養護、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機構和管養隊伍等。
此外,在政策法規層面,可以嘗試以法規條例的形式對鄉村道路的責任主體、建設標準、資金籌集比例等作出明確規定;同時將鄉村道路的建設、管護等情況作為地方政府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多管齊下,方能讓阻塞的“毛細血管”——鄉村公路更加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