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本港媒體《香港商報》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任半年有余,新一屆中央政府的區域政策漸趨明朗。本著“穩增長、調結構、擴內需”思路,李克強將區域發展重點從過去的簡單劃分,進行了細化和延長。東部沿海細化為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個增長極,將原來的西部開放和中部崛起,細化為中西部沿長江區域、西南中南腹地和西北地區三塊,并將其視為現階段“三大新的經濟支撐帶”。
雖然各個區域特點不一,政策存在差異化,但通過其多次講話,可見各地區域經濟政策的共同指向———開放與改革。以改革開放促發展,推進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統一市場體系建設,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發展格局是本屆政府著力的方向。香港商報記者顧安安細化區域政策力推“三支撐帶”
9月3日,李克強在南寧拋出了其“治國方略”:目前在提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東部沿海發展層次和質量的同時,特別要做好內陸開發開放這篇大文章。“這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大回旋余地。”他說,從現階段各方面條件看,著力打造東北老工業基地、中西部沿長江區域、西南中南腹地三大新的經濟支撐帶是必然選擇。同時,促進西北地區增強實力,在向西開放中形成新優勢。
此番講話,不僅標志著中國區域政策日益細化,也意味著東北老工業基地、中西部沿長江區域、西南中南腹地將成為本屆政府的區域發展重點。仔細梳理李克強之前在東部及中西部部分省份考察時的講話,以及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披露的情況,不難拼接處出本屆政府區域經濟政策的輪廓。中國的國家區域政策在改革開放后迭經變遷:2000年前,東部沿海地區為國家生產力優先布局地區,也是改革開放的第一線;2000年之后,以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為標志,日益重視區域協調發展,且區域政策逐步細化,形成了“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開發”的全方位區域發展政策體系。
李克強的上述表態,則進一步將東部沿海細化為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個增長極,而“三大新的經濟支撐帶”可被認為是“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勃興”地域振興政策的延長和細分。
功能區加速推進
創新機制倒逼改革
東部開放
進一步擴大開放是東部經濟政策的核心之一。今年3月底,李克強在上海調研,鼓勵支持上海積極探索,在綜合保稅區基礎上,研究如何試點先行,建立自貿區試驗區,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并利用倒逼機制推動轉型升級。
鑒于目前中國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進出口處于低點,傳統外貿增長方式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高層冀望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探索創造新的要素轉移和資源配置模式,促進外貿及投資便利化進程,進而為新時期中國外貿“突圍”破題,利用一個創新的方式來提振貿易領域的競爭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在7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將建立上海自貿區稱為“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更加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王德培對此表示,自貿區將成為體現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治國新思維的“試驗田”,為加速擴大改革開放提供第一手的經驗。他并稱,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是主基調,自貿區集深層次改革與突破于一身,勢必成為主基調中的主基調。
除上海自貿區外,在李克強的定位中,環渤海也是中國最有潛力的新增長極。其作用獨特、區位優越、基礎雄厚,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李克強說,國務院有關部門要統籌研究環渤海經濟帶規劃,中央、地方、企業等各方共同努力,把環渤海地區打造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李克強在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上稱,希望環渤海地區大力推動改革創新,著力調整優化結構,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快區域合作步伐,構建區域合作發展的協調機制,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統一市場體系建設、社會保障制度對接為重點,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取得更大進展。
國家發改委的公開資料顯示,下一步會加大對東部地區的制度供給。發改委未來將“重點加快浦東新區、濱海新區、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福建平潭、舟山群島新區等功能區建設,加快重點領域改革和先行先試,為改革全局提供經驗,并通過制度創新為轉型發展提供新動力”。
而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翁以登亦曾建議,特區政府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加強聯合珠三角地區,提升區域優勢,打造成為未來的“中國硅谷”。
總理親自掛帥
力促資源城市轉型優化
東北振興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至今已歷十年,已逐漸成為中國重要的經濟增長區域。
7月8日,國務院作出決定,對“振興東北”領導小組和“西部開發”組成人員作出調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擔任小組組長,組內成員也大多由各部委領導組成。
延續配置凸顯重視
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12月“振興東北”小組成立,首任小組組長為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十七大之后,2008年12月,國務院對該小組的組成人員進行調整,組長保持一正一副的配置,組長仍為溫家寶,副組長更換為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并成為唯一副組長。此次李克強接任組長,表明東北振興仍是未來發展重點。
“這關系到區域的協調平衡發展,總理擔任小組組長,說明對這個工作非常重視。”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認為,從此次人事調整方面看,東北振興和西部大開發仍是目前區域發展中很重要的工作,也是目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領域。
7月17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印發2012年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進展情況和2013年工作要點的通知》,對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2013年工作作出部署。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司長周建平表示,接下來的十年,振興老工業基地將由前期以東北地區為主向鞏固深化東北、統籌推進全國老工業基地振興轉變,其重點也更多地落在老工業城市調整改造環節上。
在《通知》中,發改委稱,東北老工業基地今后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大力支持資源型城市及獨立工礦區可持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后發改委除在機場、鐵路和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對東北地區發展進行支持外,還將推進東北地區火電行業優化升級和結構調整,研究解決東北風電并網及消納問題,研究支持分散式能源建設,推動大連液化天然氣工程項目實現竣工投產。
此外,《通知》還表示,將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資源型城市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就在7月初,財政部下撥了2013年中央對地方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的資金,其中東北三省所獲得的支持最多,占總數的31%,成為資源枯竭城市的重點扶持對象。
落子長江中游
以線帶面”全流域發展“
中部勃興
中部沿長江區域,李克強一直非常重視。十八大后的首次外出調研,其便選擇了位于長江中游的江西九江和湖北恩施。他說,“很多發達國家都是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再沿內河而上。中部地區、長江流域是縮小區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圍棋,既要搶金角銀邊,又要在中間謀勢布局。”他強調,打好“中”字牌對改革中的中國至關重要,意義非凡。
李克強稱,打好“中”字牌,可更好地發揮長江帶來的巨大交通便利,讓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經濟走上一個新臺階,甚至躋身國內經濟第一梯隊,并將對中部廣大腹地產生更大的輻射作用,進一步縮小東西部之間的巨大差距。這張“中”字牌所涉范圍不僅是湖北、湖南和江西,還包括了安徽、江蘇和四川,共同構成了長江這條“黃金水道”的中下游廣大腹地。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表示,從過去30年國家經濟發展來說,盡管東部沿海地區發展迅速,但對中部腹地的輻射作用畢竟有限。現在打出這張“中”字牌,讓長江流域與京廣高鐵的縱向輻射以及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角的巨大推力交互作用,可以更快地擴大內需市場、做大做強中部地區,具有戰略意義。他并認為,中部地區未來會成為制造業的主要聚集區。“區位交通的便利、內部市場的強大,還有幅員條件都能成為支撐中部的條件。”
如何才能打好這張“中”字牌?李克強提出,要建立長江中游中部城市集群,發揮整個沿江城市的優勢。同時,允許中部地區先行先試。他表示,國家將進一步加大對中部地區的扶持力度。同時,中部地區也應該從自身出發,主動擴大開放,要用開放來帶動改革。
最大回旋余地
差別對待向西開放
西部開發
過去5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速一路飆升,與東部地區的放緩形成鮮明對比。日前西北大學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西部地區同比增長12.8%,比東部地區快3.18個百分點,占全國GDP比重19.75%,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3.44%。盡管目前勢頭有所放緩,但西部省份仍在發掘“增長紅利”。
重點基建向西傾斜
8月19日,李克強在甘肅調研時強調,“中國發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西部大開發在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優先位置。”他表示,要實行差別化的經濟政策,重點基礎設施建設要更多地向西部傾斜,要在繼續實行現有優惠政策基礎上研究制定新的措施。
陜西省社科院區域發展咨詢中心主任張寶通認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十二五”規劃都明確把西部大開發放在全國區域發展的優先位置,對西部大開發要給予特殊政策支持。李克強的講話與此一脈相承。
對于李克強提出的要實行差別化的經濟政策,四川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小剛表示,差別化政策是李歷來的觀點,“區域政策應該差別化,產業政策應該具有一致性。基礎設施建設向西部傾斜,促進產業向西部走。但高污染、高能耗、產能過剩的產業,東西部地區都不能搞。”
專家指出,在李克強的講話中,“向西開放”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政策指向。西部的區位優勢,在過去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而是次他特別強調,要發揮區位優勢,擴大向西開放,拓展交流合作發展空間。
細分西北西南區域
另值得關注的是,李此次將傳統“西部”概念裂解為西北和西南腹地兩個區域。事實上,這兩個區域過去雖同為西部,但差異無疑有云泥之別。西北地區幅員遼闊,資源稟賦好,但基礎設施條件薄弱,水資源稀缺,總體經濟較落后。以廣西和川渝為代表的西南腹地,人口稠密,或沿江、或靠海,近年來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具備強大的后發優勢和發展潛力。
西部調研結束后,8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2012年西部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和2013年工作安排》。專家分析指,此時出臺《工作安排》,進一步明確了未來開發的方向,體現了國家急需在均衡發展的前提下,向西部“傾斜發展”的思路。財政支持方面,西部大開發新十年規劃曾經明確,國家財政每年將向西部投入4000億元,促進東部產業有序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