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浙江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朱法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防洪抗災,內澇是軟肋,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反對把城市河道填掉。”
今年第23號臺風“菲特”是10月份登陸中國大陸最強的秋季臺風,它讓浙江省日面雨量和8座城市面雨量超歷史紀錄,鰲江、杭嘉湖東部平原發生超歷史最高水位的洪水,城區被淹,道路交通癱瘓……
浙江省余姚更是成為受災“重地”之一,雨量超歷史,遭遇了百年一遇。
“余姚這次大水給我們的啟發很大,防洪抗災,內澇是軟肋。”朱法君表示。
浙江水利水電勘測院副總工程師黃昉認為,隨著經濟發展,雖然中國逐步在防洪方面取得成績,但是城市防澇還有很長路要走。“目前國家標準中排澇標準都沒有。”黃昉對此表示無奈。
“城市化推進中,我們也發現了問題,同樣雨量放在50年前情況可能不一樣。”朱法君表示,隨著城市化進程推進,原來的大量可以減輕洪澇的農田變成了鋼筋水泥,這樣今后版圖上,可以削減洪水的地方越來越少,防洪壓力會越來越大。我擔心今后或許超標準洪水會越來越大。”
黃昉表示,現在國家也開始重視加大城市治澇力度。“這是一個過程要慢慢來,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
據了解,目前浙江每個城市都設立城市防洪工程,杭州、麗水、溫州是100年防洪標準,浙江省老城區按照100年、50年不等設置,個別是20年的防洪標準。
“歷史上的老城區都達標,但是隨著城市化加劇,新開發區城防工程沒有到位還存在,一定要在建設中把基礎設施城防工程做好。”朱法君告訴記者,地下工作也是關鍵,希望把關系老百姓利益的隱蔽排水設施,花大力氣做好。
在他看來,發展中碰到的問題都會慢慢暴露出來,這也讓政府部門好好思考。“我們國家體制上還是存在問題,比如開發商蓋房子積極很高,但基礎設施上如果監管不力就存在問題。”朱法君說。
我反對把城市河道填掉。”朱法君表示,在城市化進程中,很多城市不注意對河道的保護。“一個城市有了河道,既漂亮而且讓洪水也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