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城市化率發展相對滯后,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1.3%,接下來將實現50%向70%快速提升的過程。而在這一歷史階段,城鎮化究竟會帶來什么變化?美日韓的歷史經驗有無借鑒之處?
美日韓城鎮化的幾個階段
美國的城鎮化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發生階段(1830-1880年),城市人口比重由1830年的8.8%上升到1880年的26.4%;第二階段即加速階段(1880-1950年),美國的工業化推進城市化加速,并向縱深推進,1950年美國的城市化率達到64%;第三階段即成熟階段(1950年以后),1950年以后,制造業的衰落、第三產業的發展導致經濟活動和人口持續向城市擴散,1998年美國城市化率達到76%。
日本的城鎮化始于明治維新時期,大體也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初始階段(1920-1950年),城市人口占比由1920年的18%上升到1950年的37%;第二階段為加速階段(1950-1977年),1950-1977年日本城市化率從37%上升到76%,年均增長1.5個百分點;第三階段為成熟階段(1977年至今),日本進入后工業化時代,城市化水平持續上升。
韓國人口的城鎮化進程在歷史上則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即起步時期(20世紀30年代-40年代中期),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韓國城市化率上升到11.6%;第二階段即非正常發展時期(20世紀40年代中期-60年代初),到1960年,韓國的城市化率達到28.3%;第三階段為快速發展時期(20世紀60年代初-80年代末),韓國大搞工業化,并成功實現了經濟追趕,城鎮化水平從1960年的28.3%發展到1985年的74%;第四階段即人口高度城市化時期(20世紀90年代以后),到20世紀80年代末,韓國已經實現人口高度城市化,目前80%以上的韓國人都居住在城市。
城鎮化后半程或更多借鑒日本經驗
日本在1935年-1970年期間,城鎮化比例迅速從30%升至70%,這一段時間是日本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70年代以后,日本的城鎮化率轉為平穩增長;相應地,我國在1996年城鎮化率達到30%,經過15年的發展,2011年我國的城市化率已達到51.3%,而這或意味著我們仍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但已經進入了后半程,即50%向70%上升的過程。
根據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日本基建投資的增速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的后半程,繼續呈現上升趨勢,在城鎮化率突破70%后,日本的基建投資增速才開始趨穩,并在高位維持幾年后逐步下滑。
對照來看,當前,我國的城鎮化也進入了快速增長的“后半程”,總體上基建投資無需太過悲觀,數量上還將處于繼續上行的趨勢,只是結構上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而日本的經驗或給我們提供一定的參考。觀察日本1955-1970年的基建子板塊占比發現,其鐵路和港口的投資占比在城鎮化“后半程”中持續下滑,傳統基建業務中只有公路維持了占比增長。具體來看,日本地鐵行業1955-1970年間復合年均增長19%、保障房年均增長14%、航空年均增長25%、廢棄物處理年均增長30%、國有林業年均增長14%、工業用水管道年均增長35%,這些子板塊的投資增速均顯著高于行業平均10%的復合年均增長水平。
而我國港口和公路投資的高峰出現在2000年-2006年,鐵路投資的高峰出現在2008年-2009年,盡管未來幾年投資仍會處于較高水平,但增長的速度會逐漸趨緩。事實上,今年發改委審批的項目便主要集中在城市軌道交通和機場上,這與日本進入城市化快速發展“后半程”時的結構變化有著很高的吻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