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教授、城市規劃專家文國瑋在面對采訪時,提出“進京考試”的建議,以保證進京人員素質,網民對此一片深議。(10月15日北京晚報)
清華大學楊教授提出因壽命增加,延遲領取養老金的建議,網民熱議還未停息,今清華大學文教授再拋出“進京考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不說入京舉行考試的難度如何,只從城鎮化建設本意來看,此建議還有待深思。
首先,文教授在回答“城市農村化”現象時提出:外來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戶口,得先進行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試、法律知識的考試、工作能力的考核等等的考試審核。如此建議,其邏輯性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就當前國內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來講,存在歧視之嫌。仿佛只有那些通過“進京考試”,具備高素質的人才能進入城市生活,而那些不能通過考試,低素質的人就只配留在農村。
其次,文教授的提法,有悖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更和諧的城市化本意。隨著城鄉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和發展,我國城鎮化發展已經初見成效,農村人進城,在一定程度上,不僅為城市的發展做出貢獻,其自身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得到相應提高。如果效仿京城,國內其他發達城市也采用“進城考試”,那么還能有多少農民能進城?
最后,與當前社會化戶籍改革的大趨勢有悖。改革戶籍制度,變農民為市民,不僅是身份的改變,更是使農民與市民享受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達到改善群眾生活。以考試為門檻,讓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城里人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百姓進行考試選拔,把所謂的“考試精英”篩選到城市,把“低素質糟粕”留在農村,這不僅是荒唐之見,更是制造差距引起不和諧謬論提法。
筆者認為,“進京考試”難為的不是考官,而是人民大眾。不能拿考試選戶籍,更不能在城鄉一體化大潮中拿戶籍說事。考試只是測試的一種手段,不能完整的反映一個人的全部,如果由考試來決定戶籍,不僅不全面,更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