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香清爽的面線糊、美味可口的肉粽、味道獨特的魚卷....。.昔日泉州城飄香的小吃攤,如今煥然一新,以品牌的形象打造起了東亞文化之都舌尖上的“古早味”。
走在泉州紅磚綠瓦間,尋回“古早味”,很容易發現,這些“老字號”的味道一洗以往的攤位形象,開始有了屬于自己特色的門店,大多的門店裝飾都遵循復古原則,坐落在古城區東街的藍氏鐘樓肉粽的總經理藍雄輝告訴記者,肉粽是閩南人喜愛的傳統小吃,是閩南文化的一大特色,這樣古香古色的裝飾不是刻意去復制的,是將肉粽小吃與閩南特色文化元素相結合的產物。
“我們力求在品嘗‘古早味’肉粽的同時,能帶動大家對閩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并將小吃融入文化,打造小吃的文化品牌。”藍雄輝如是說。
沿著古城區一路走去,這樣的品牌形象比比皆是,“在保護傳統小吃文化之余,我們更注重的是傳承和創新,品牌打造刻不容緩。”泉州風味小吃同業公會會長、水門國仔面線糊掌門人謝錫國說道。
從水門國仔面線糊的系統餐飲管理到藍氏鐘樓肉粽的品牌策劃,再到秉正堂和瑞芳魚卷的拓展之路等,都向大眾講述著閩南“古早味”的今非昔比,讓人在品嘗味道時,憶往昔,傳文化。
據了解,泉州“古早味”品種繁多,大多從祖輩中代代相傳,如今依舊保持著手工制作,可見其傳統小吃文化底蘊深厚,單單一碗看似簡單的面線糊就需要十多道工序,其中不免還有獨特的熬制方法、獨門的勾芡手段、火候的掌控力度等傳承技藝的運用。
現全國已經擁有60多家分店的瑞芳魚卷的總經理錢瑞芳介紹道,品牌要依托在文化的基礎上,“古早味”小吃的歷史是不能被抹滅的,也不能被復制的,我們在打造品牌時,更多的是要去注重文化本身價值的傳承。
如今,泉州“古早味”小吃更是攜手發展。據悉,為打造小吃品牌文化,提升管理水平,力求抱團發展,2012年11月成立的泉州風味小吃同業公會便攢動著“古早味”小吃同仁的力量,開啟了品牌文化的打造和傳承之路。
“成立小吃公會的目的,在于保護和促進泉州小吃事業的發展,發揮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維護商家的合法權益。”會長謝錫國接受采訪時說道,目前公會已經有60多個會員單位,“我們在挖掘和整理傳統小吃的制作技藝時,會互相交流,并去各地考察和研究小吃美食的風味特色,來提升我們自身的品牌文化內涵。”
“公會經常組織技術培訓和學術討論,提高會員和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謝錫國說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尋求共同的發展之路。”
“通過公會這個平臺,我們力求做到同行業間的抱團發展,對于泉州傳統小吃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些‘古早味’也牽動著僑胞們的思鄉之情,是密切海內外僑胞情的有力紐帶。”泉州市新海路閩南文化保護中心主任龔勤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