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8月左右,應屆畢業生小劉購買了一“進京指標”,其辦理費高達72萬元。據悉,小劉是通過中間人李明和王杰聯系到王先生的,也是因為中間人的存在,讓他花費了如此高的費用才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北京戶口。這個指標來自于金吉列公司。近日,因為出售應屆高校畢業生進京戶口指標,該公司包括總裁在內的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買賣國家機關公文罪被警方刑事拘留。(10月15日北京青年報)
將原本吸引人才的“進京指標”,輾轉騰挪,轉售亟需北京戶口的應屆畢業生,金吉列公司可謂“生財有道”。此般做法,空手套白狼,自然來錢容易;但于法律言,明珠投暗,卻未免忤逆規則,觸犯刑律;楚才晉用,以公司發展計,也得不償失。
買賣國家公文,此間固然有不法商人的牟利沖動,但“一個巴掌拍不響”,所謂市場,不過是供與需的糾結。價格是稀缺性的反映,72萬元的價格,也坐實了一紙北京戶口的炙熱。或正是火熱的買方市場,才引致諸多戶口掮客,瞅準商機,從中漁利。而需求的背后,無非是附著在戶口之上的各種差別化權益享受與資源分配。
一方面,有數據顯示,目前與戶籍掛鉤的個人權利有20多項,包括政治權利、就業權利、教育權利、社會保障等。對資源更為豐富的京城而言,身份差異導致的權利差異只會更明顯;另一方面,首善之區的北京,各種教育、醫療等資源都是最優質的,一紙京籍,不敢說是優質資源的通行證,起碼提供了幾許可能性。
也就是說,小劉等購買“留京指標”,或并非單純地想擺脫人生如寄的宿命那般簡單,他們看重的,可能是京籍身份帶來的更長線的權益享受與人生發展。此前,財經作家葉檀呼吁“北漂請逃離北京”,首富宗慶后也建議“北漂應該回到家鄉”,其實亦基于同一邏輯:京城米貴,居大不易;戶籍闕如,發展受限。享有京籍身份,起碼,可以節省不少時間、經濟成本,給未來預留更多空間。
但另一個問題在于,以金錢換身份,非如此不可嗎?如網友所言,獲取京籍,也可以嘗試其他辦法,譬如考公務員,成為國家人員;或者足夠優秀,按特殊人才引進辦法獲得京籍;何況,從今年開始,北京也已經實行居住證政策,京漂可以通過努力工作交稅獲得京籍。問題是,真有那么簡單嗎?
一者,公務員考試歷來被形容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尤其是京城,削尖腦袋者不知幾何,考上北京公務員談何容易?何況,作為應屆畢業生,工作經驗闕如,還會遭遇門檻限制,甚至連報名機會都可能沒有;二者,如果小劉們足夠優秀,有資格獲得京籍,還用的著“買戶口”嗎;三者,居住證政策積分入戶,往往設置學歷、技能、社保交納、工作年限等因素,且名額極少,申請成功更是小概率事件,這顯然也不如直接購買京籍更來得高效。
恐怕,購買京籍還有一個考量,即,據今年5月份媒體報道,北京將制定落戶新政,非京籍畢業生落戶政策“嚴控年齡”。根據新規,應屆畢業生本科生不超過24歲、碩士生不超過27歲、博士生不超過35歲,超過年齡限制的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將不能夠留京。雖然只是“指導意見”,也設置了“過渡期”,但引發非京籍畢業生焦慮,恐也難免。
一紙京籍,幾多辛酸。一塊鐵皮都能炒到十幾萬的時代,京籍72萬也不再顯得那么“高端大氣上檔次”。買也好,賣也罷,商品化了的戶籍,以身份定權益,無非是身份社會還未走遠的寫照。解鈴還須系鈴人,破除京籍買賣亂象,還得繼續深化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戶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