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了關于“青浦垃圾處理廠臭味擾鄰省居民”一事,引發了廣泛關注。報道稱,2010年初,上海青浦區的一座垃圾處理廠正式建成投產。而廠址,就選在青浦與江蘇昆山交界的河東岸。這個垃圾場產生的惡臭殃及了江蘇省昆山市兩個鎮的數十萬居民。近日,人民網上海頻道記者實地走訪了江蘇省昆山市的淀山湖鎮以及千燈鎮新涇村,了解實際情況。
蘇州昆山淀山湖鎮:臭味彌漫 居民苦不堪言
在淀山湖鎮,記者從環保辦主任馮仁剛處了解到,鎮里第一次聞到垃圾場的臭味,是2012年9月24日晚上。“我們當時查了我們淀山湖鎮所有的企業,但是沒有結果。后來才發現,臭味是青浦的垃圾場傳來的。”馮仁剛告訴記者,他本人也曾多次前往這個垃圾處理廠,發現該廠附近臭氣沖天,在生產過程中也沒有關閉門窗,更沒有看到廢氣收集裝置。這才導致了臭味順風飄到了淀山湖鎮。“后來我們和青浦區多次進行交涉,情況才有所好轉。但是今年的9月26日晚上,我們又聞到了臭味,和去年的一樣。”馮仁剛說,他希望青浦區能夠盡快做出處理,還他們一個健康的空氣。
實地調查:垃圾場確實存在臭味
就在記者采訪的當天下午,上海市青浦區政府相關部門,就此事作出了回應。記者同青浦區政府工作人員一起來到了這家位于香花橋街道金米村的青浦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在廠區里記者看到,在入口處后方,就有兩個“小山包”,風迎面吹來,可以聞到陣陣的臭味。
青浦區綠化市容局局長陳瑜表示,這股味道不是從垃圾填埋坑傳出的,而是廠里堆肥發酵的味道。
據了解,青浦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占地100畝,2003年3月上海市計劃委員會批準該建設項目,2004年10月上海市環保局批準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2006年3月原青浦區市政管理局與上海國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該項目特許經營權協議(由國清公司在特許經營期內設計、融資、建設、經營垃圾廠,建設期1年,運行期25年),2008年9月該項目試生產,2010年1月環保設施通過竣工驗收后正式運行。這座垃圾廠擔負著青浦整個城區的垃圾量,遭到鄰省居民投訴的臭味,就是該廠采用的“堆肥發酵工藝”,在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味道。
企業三大“罪證”導致臭味蔓延
青浦區綠化市容局局長陳瑜告訴記者,之所以曾出現臭味擾民的現象,主要是因為該廠存在三點原因:
第一:管理方式存在問題。陳瑜表示,之前該廠在生產過程中,確實有工人不佩戴防護措施,門窗也沒有完全封閉的現象。而且該廠去年還出過事故,一名工人檢修料池的水泵時,被臭氣熏倒在池子里,另一工人前去救援,也被熏倒,后來,二人均因搶救無效死亡。當時檢修的工人作業時,都未戴保護面罩,這足以證明,該廠管理上有很大問題。
第二:超負荷運轉。據了解,該廠每天處理垃圾的能力約為450噸左右,但由于廠子的管理問題,因此一直存在超負荷運轉的現象。
第三:技術水平不足。陳瑜表示,該廠采用的“堆肥發酵工藝”屬于新興工藝,加上該廠的技術水平又不夠成熟,種種原因,才導致了臭味影響到鄰省的居民。
應對策略:居民搬遷 “三管齊下”整治垃圾臭味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2009年10月,根據“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距居民點應大于500米”的有關規定,青浦區對居住于生活垃圾應急填埋場500米范圍內的居民予以搬遷。2010年10月,青浦區與昆山兩地就垃圾廠周邊群眾搬遷問題達成協議。同年11月,青浦區將搬遷安置費980萬元劃至昆山市千燈鎮政府。
“目前青浦區百姓已經完成動遷,但據我了解,昆山動遷由于種種問題,還沒有完成。”青浦區副區長余旭峰表示,昆山政府曾提出要擴大動遷范圍,但青浦區覺得應該按規定辦事,仍以500米范圍為動遷范圍。
至于垃圾處理廠,青浦區政府也提出了解決方案:一是對企業領導班子進行更換,并進行技改,已經提出的十幾項技改方案,目前實現了一半,剩下的預計明年九月能完成;然后是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對垃圾填埋坑實行“終身關閉”,以減輕臭味的排放;第三是加強和蘇州昆山政府的溝通,尋求相互理解和支持,建立共同監管、共同監測、共同確定下一步工作措施的機制。
蘇州昆山千燈鎮新涇村:臭味仍然存在
那么,事情真的如此嗎?臭味是否真的有所減輕呢?隨后,記者來到了比淀山湖鎮更接近處理廠的千燈鎮新涇村。大約晚上6點左右,記者在新涇村村民委員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了新涇村。還沒進村,就已經聞到了濃烈的臭味,聞上去似乎像是夏季里腐爛的西瓜等水果的酸臭味道。進了村子以后,空氣中的臭味道越來越濃烈,村子里家家戶戶門窗緊閉,我們找到一戶開著門的村民家,主人倪偉才正在吃飯。他說:“自從五六年前建了這個處理廠,我們就天天被臭味熏著。有時候一整天都是這個味道。反映過幾次,有的人都被抓起來了,我們也不敢去找了。現在比過去好一點,就是早上6點多和晚上5點多這兩個時間段有臭味,但是這個時候正好是吃飯的時間,我們也沒辦法,就這么就著臭味吃。”倪偉才的母親說,自己有兩個孫子,都二十五六了,按當地的習慣都該成家了,可就是因為附近有這么個垃圾處理場,都沒有姑娘愿意嫁到這里來。倪偉才補充道:“我有一個侄子在外地上大學,一年也很少回來幾次,情況還好點,否則他也找不到女朋友。”記者看到,夜幕下,垃圾處理廠的燈光隱約可見,隨著時間的流逝,臭味也似乎淡了一些,就在記者準備離去時,幾個聞訊趕來的村民們叮囑說:“我們的事你們可一定要往心里去啊,再聞下去我們都聞習慣了,這種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啊?”
新涇村村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理來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500米范圍內的民宅都應該動遷,但是青浦區的測量范圍是以垃圾處理廠中心為圓心,測量了500米范圍,其中包括了部分廠區面積,因此只動遷了十幾戶居民,而他們認為,測量范圍應該從工廠外墻開始算。“這么算的話,至少還應該有100多戶應該動遷,但是現在都沒有動,所以我們也很為難。”
看來,在滬蘇交界處的惡臭擾民現象,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相關部門何時能拿出徹底的解決方案?居民們還要在這種臭味中生活多久?相關事件進展,本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