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網友在本網圖說中國論壇發帖,稱目睹陶瓷工業對當地水環境、空氣和生態環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壞。帖子發出后,引來不少網友的關注,微博、相關貼吧等轉載和討論也越來越多。為了求證事實真相,本網記者多次前往清遠實地調查。
裝上脫硫塔 刺激性氣體還是反復排出
在網友所曝空氣污染的那篇帖文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冒著白煙的大煙囪。一些全景式的照片能囊括好幾個冒著白煙的廠房煙囪,此外,大部分照片也給人灰蒙蒙的感覺。
清遠市清新區云龍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溫傳勇告訴我們,這些排出的白煙大部分都是水蒸汽,經過處理已經沒有粉塵。他的理由有二,粉塵沒有那么白;粉塵較重,沒法飄得那么高。但記者在現場還是聞到空氣中一股酸澀的味道。
記者在源潭工業區找到了圖片上的一個大煙囪,旁邊那排枯死的桉樹跟圖中并無二致。其罪魁就是緊鄰著的歐雅陶瓷廠,該廠總經理助理向先生說,因為用煤做燃料的緣故,歐雅陶瓷排放的廢氣中一度含硫量很多,殃及了旁邊的桉樹。
飽受投訴之后,歐雅陶瓷購入了幾座脫硫塔來處理廢氣,每個塔都耗資百萬。圖片中顯示的那個大煙囪其實正是脫硫塔的煙囪。向先生表示,里面排出的是經過脫硫的氣體,不再有酸性。同時他也坦言,脫硫塔的管道會出問題,氣體一泄漏他們就得前去處理,逸散出來的酸性氣體很快就會毒死旁邊的樹木。在枯死的桉樹旁邊,有一些低矮的樹木,它們靠近陶瓷廠的一側明顯有不少枯葉。
造價如此之高的脫硫塔,是否每個企業都安裝了,向先生表示也不知情。
記者通過實地走訪了與歐雅陶瓷僅隔一條三四米寬馬路的威利邦木業。在木材廠工作了四年的工人小曾告訴我們,到陰雨天和晚上的時候,經常有刺激性的氣體從歐雅陶瓷廠排出來,有時是臭味,有時是煤氣的味道。小曾的宿舍在三樓,正對著帖文中那排枯死的桉樹,“樹都死了,人能受得了么?我們平時都不敢開窗的。”
小曾告訴記者,四年前她剛來木材廠時,廠內環境不錯,隨著緊鄰著木材廠的陶瓷生產線開通,環境逐步惡化。“他們的機器聲很吵,在那邊打電話得喊著才能聽見。晚上他們的生產線也不停。”
小曾說,實在受不了時,他們就會投訴,然后陶瓷廠就會消停一陣,排氣和噪聲相對減少,過段時間情形又反復出現。這兩家廠子之間“捉迷藏”似的拉鋸戰近年一直在持續。
記者致電威利邦木業人事部門,該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員工普遍對旁邊陶瓷廠的污染表示不滿。
據了解,清遠“煤改氣”工作已經提上日程,去年出臺了《推進陶瓷企業“煤改氣”工作實施方案》。今年三月底,源潭陶瓷工業城8家試點企業必須完成天然氣技改并通氣生產,到2015年,清城區源潭鎮和清新云龍工業園必須全面完成“煤改氣”。
“煤改氣”后,脫硫塔就不再使用,“投資了幾百萬的東西只能就這么廢掉。”向先生表示很無奈。
記者致電云龍產業園管委會開發建設中心主任陳國棟,他說云龍產業園建設的燃氣站已經可以供氣,目前在對廠區內第一條生產線進行整改,預計到年底完成第一條的全部更新。對于整改前產業園內是否使用了脫硫塔,陳國棟表示設備上的事情他不是很清楚。
產業園旁村莊八月又遭水浸 被認定為自然災害不予賠償
帖文有一篇提到陶瓷工業區附近垃圾如山,水土流失嚴重。記者趕到后,雖無法找到帖文所指每一處地方,但也確實發現很多山包被挖開,不少土地裸露荒蕪。一些地方,一些挖掘機正在進行挖土毀山。
對此,云龍產業園和源潭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均表示,產業園還在建設中,很多綠化措施甚至包括基礎設施如供水、供電都還沒做到位,需要進一步完善。
龍頸鎮黃坑村村民阿貴(化名)告訴記者,云龍產業園的所在地原來都是山地和農地,園區開建后,山體被推平,但園區的地勢還是比黃坑村要高不少,一下雨,就會沖刷大量的泥水下來。2007年左右云龍產業園區就開始建設,六年多了還在建,幾個村一直都在承受生態破壞、水土流失的惡果。
8月17日,阿貴所在的黃坑村又被黃泥水浸泡了,如網友帖文所示,黃泥水漫過農地,進入房舍。這次受影響的有30多戶,阿貴說,他的幾輛摩托車和一樓的家電遭了殃,現還在屋里放著,還沒修。
阿貴等龍頸鎮黃坑村村民告訴記者,水體污染、空氣污染等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產生活。阿貴說,果樹原來并不是黃坑村主要作物,原來一直都種稻谷,但是產業園建設后,山上流下來的水變少,而且渾濁,只能改種果樹。目前被黃泥掩埋過的農地里,果樹又黃了不少。記者在云龍產業園區“排放口”下游不足百米處,也看到大片枯死的蜜柑樹。
記者問及黃泥漫過農地,村民要求賠償的事情,溫傳勇表示,無法確定帖文中的農地具體是哪塊土地,但是不排除該農地已被征用的可能。
阿貴明確告訴記者,網友拍攝的那片農地,并未被產業園征用。阿貴等村民稱,最近一年未領到一分錢賠償。因為去年的賠償金額是每戶800-2500元,今年卻只有一兩百塊,很多村民都拒絕在賠償領款單上簽字。
云龍產業園管委會開發建設中心陳國棟表示,對于8月17號的黃泥入屋,管委會已定性為自然災害,一般不會支付賠償。即使賠償也要由清遠市清新區三防辦來決定。
對于村民提到的水土流失問題,陳主任稱園區建設的水土防護工程已完工了90%,其中包括排水渠和防護坡。排水渠的建造標準是20年一遇,但8月17號的暴雨已達到50年一遇。
對于管委會的回應,阿貴等村民心里有個結一直解不開,“沒有這個工業園的時候,我們根本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故。你一來,水不敢喝了,地也不好種了,房子也被淹,這都是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