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臺灣第二大城市的高雄,也是亞洲知名的港都之一。近年來,高雄力求轉型,歷經持續的都市再造運動。臨海而建的亞洲新灣區占地500公頃,投注資金超過300億新臺幣。
記者在高雄采訪時看到,這個位于臺灣南部的城市,近年的各項軟硬體建設,頗有從重工業城市逐漸轉型為文化藝術和休閑觀光城市的意味,港都予人重工業城市的刻板印象日漸淡化。例如高雄市鼓勵民眾與城市空間互動,利用旅運中心閑置空間,變身藝文展演新場地,吸引市民親近港埠。
即將落成的新地標世貿中心,波浪式的造型充分展現高雄海洋城市的特色;設計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的西班牙建筑師BeatrizPachon表示,“我們想打造可以居住的空間,讓民眾可以享受,有家的感覺。”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港口碼頭是高雄人謀生的重要場所。興盛期過后,碼頭倉庫閑置廢棄。本世紀初,高雄市對倉庫進行了整建,打造“駁二藝術特區”,藉由閑置空間景觀化,產業空間變身為文化空間。在園區里,可看到很多工人和漁婦的雕塑,并邀請前衛藝術家用百噸廢鐵創作鋼雕。鐵軌、鋼雕,塵封的舊物因為創意和靈感的注入而重獲新生。
目前,風靡全球的大黃鴨,“悠游”高雄港光榮碼頭,為期1個月。這只高18米、寬25米,身形為亞洲最大、全世界第二大的小鴨,首度在臺展出,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陸旅游團得知消息,也特別要求增加看大黃鴨的行程。
高雄市長陳菊近日表示,面對亞洲各港口城市的競爭,高雄力求轉型,建設各項先進設施,就是希望高雄能成為智慧型的城市。希望大家認識高雄過去的背景,更看到高雄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