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再次成為城鎮化背景下的核心議題。據9月24日《經濟參考報》報道,一些城市利用居住證制度設置學歷、技能、投資等新門檻已成為普遍現象,或者存在只改變戶籍、未改善生活居住條件和福利水平的“空轉”現象。而當前的土地制度使得農民難以真正“走出去”和“留下來”,一些地方的戶籍改革試點中,甚至出現了原有城市戶籍人口希望換成農村戶籍的“逆城市化”現象。
應該注意到的是,城市戶籍人口希望轉換成農村戶籍,并非簡單的戶籍制度問題,甚至并非簡單的城鄉二元體制問題,這其中,除了制度本身的原因,更多的是經濟利益的考量。由城市戶口要求轉向農村戶口而論“逆城市化”,很可能跑偏了方向,給人以誤解。
所謂“逆城市化”,當然是與“城市化”相對而言,以往我們對于城市化的認識僅停留在“拆遷”和“造城”的層面上,好像城中村和郊區拆遷了,農民上樓了,就是“城市化”了。但是現在我們認識到,城市化并不簡單的是建筑物的城市化,像鄂爾多斯一樣大肆造成卻無人入住,成了鬼城,就只能是相對于自然意義上荒漠而言的另一種人為荒漠,遑論城市化。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是農民轉身做市民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建立在由于產業的集聚造成的對勞動力的需求之上的,有了勞動需求,才有了勞動力的分工,也才有了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這才是城市化。脫離了產業的支撐,而將城市化依附于建筑物的集聚,不僅不靠譜,還很危險。
現在中國的城市化正進入另一個“大干快上”的時期,改舊城造新城處處可見,建設中國中心城市乃至世界中心城市的口號層出不窮,但是這樣的“城市化”只能是出于投資狂熱做出的“面子”城市化,并非真正的人的發展和人的城市化。
很多世界發達國家甚至是美國都會有大片的貧民區,為什么中國沒有?因為中國的貧困人群主要集中在鄉村,但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貧困人群根本無法在城市落地,只能成為城市外來務工人員,一年一度在城鄉間奔波,成了“候鳥”,他們為城市建設做出了莫大的貢獻,卻始終無法成為城市的一員,也正因為如此,戶籍制度成為現階段中國城市化繞不開的一個難題和發展瓶頸,戶籍制度不除,城市消費得不到更大的提升,就只能導致越建越多的樓房造成空置,城市化也難以進一步展開。
但城市人希望轉向農村戶口并非意味著就是對于城市的背棄,是“逆城市化”,城市近郊農村拆遷往往可以得到不菲的拆遷費,一些集體經濟發達的鄉村還可以得到不少分紅。所以,一些又“農民”轉向“市民”的人希望再轉會農村戶口,更多的是經濟層面的考量,并非因為鄉村比城市更優越,鄉村比城市更方便,更宜居。這更多的是對于城市生活的一種無奈反應,倘若城市中福利更好,待遇更高,還有人愿意轉回農村戶口嗎?
可以由戶籍制度談及城市化,甚至可以由城市化提及戶籍制度,但惟獨不能因為戶籍制度得出“逆城市化”的結論。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熟知,戶籍制度并非一個人留在城市或鄉村的原因,而僅僅是一個閘口,無論這個閘口存在的正當與否,我們真正應該考慮的還是閘口兩邊,也既城市和農村人的生活問題,如何給與他們更多的保障,如何保障兩邊更自由的流通,如何讓他們不再糾結于自己是農村戶口還是城市戶口。